“今年,我們鎮種植烤煙7200畝,收購煙葉2.56萬擔,煙農戶均收入達了42萬元,煙葉產業共為我鎮提供了近4000萬元的產值……”11月10日,在濰坊諸城市石橋子鎮黨委大院的會議室里,一場由黨委干部、煙草部門工作人員和煙農代表們參加的座談會正在進行,石橋子鎮鎮長劉楊用一組數據道出了煙葉產業對煙農增收和鄉鎮經濟的巨大支撐作用。
近年來,濰坊諸城市煙草專賣局(分公司)以“產業旺、煙區美、煙農富”為目標,努力在探索生產模式、穩定煙區煙田、保障煙葉生產上做文章,激發鄉村振興新動能,助推地方經濟發展和煙農致富增收。
構建煙葉生產的新模式
煙區已進入了初冬時節。這幾日,賈悅鎮別家官莊村煙農白俊杰并沒有隨著一輪煙葉生產的完結而閑下來,他正忙著聯系專業隊和播種機,在自己100多畝剛剛收獲烤煙的土地上栽種另一種經濟作物——油菜。
“將油菜與烤煙在同年內輪作是煙草部門引導我們開展的一項新型煙葉生產模式。這種模式改變了土地一年僅種植一季烤煙的現狀,不僅有效解決了土地輪作難的問題,更為關鍵的是進一步提高了土地的復種指數,實現了作物的‘一年兩熟’,大幅提高了我們的生產收入。”白俊杰高興地講述著“一年兩熟”烤煙種植模式帶來的變化。
“烤煙+油菜”一年兩熟種植是諸城市局(分公司)開展的眾多探索之一。近年來,諸城市局(分公司)以作業高效、方式綠色為主線,立足當前煙葉工作的瓶頸性問題,積極探索,勇于創新,形成了“產業綜合體”“綠色生產技術”等諸多新舉措、新模式,進一步促進了煙葉發展、保障了煙農增收。
穩住煙葉種植的金土地
近日,諸城市賈悅鎮牛耳官莊村剛剛流轉出了200多畝土地,這些土地是以村委的名義流轉的,村委將作為種植主體組織村辦合作社和煙農進行烤煙和中草藥、小米等非煙作物種植,種植收入將歸村集體和村民們所有。
這種“村支部+合作社”的土地流轉和煙葉種植模式是諸城市局(分公司)為穩定基本煙田、實現長效發展而采取的一項煙葉生產組織方式。
今年以來,諸城市局(分公司)將基本煙田永久保護作為煙葉生產的基礎性和長期性工作來抓,積極強化頂層設計,加強與地方黨委政府的溝通,因地制宜構建基本煙田永久保護長效機制,進一步穩住了煙葉產業“金土地”。
諸城市局(分公司)積極爭取地方黨委政府支持,從市、縣、鎮三個層面把煙葉生產納入大農業長遠發展規劃,劃定基本煙田22萬畝,建立煙田檔案,推行“油菜(白菜)+煙” 一年兩熟模式,培育“煙—麥”“煙—薯”“煙—中草藥”等輪作產業帶,建立起“以煙為主、種養結合”的煙田耕作制度和“煙葉+”多元化生產經營模式,進一步穩定了核心煙區和優質煙田,為煙葉可持續發展筑牢了根基。
撐起煙農增收的保護傘
在諸城市相州鎮曹家泊煙站大院內的空曠地帶里,擺放著一臺防雹增雨炮。在煙葉大田生產期,一旦監測到可能出現的冰雹天氣,諸城煙草部門將聯合氣象局利用防雹增雨炮及時對冰雹進行狙擊,避免煙田遭受侵襲。像這樣的人工干預天氣影響的站點,諸城一共設立了6處,基本實現核心植煙區域全覆蓋。
災害性極端天氣是煙葉生產的最大敵人。為最大限度降低災害性極端天氣的影響,諸城市局(分公司)加強與地方氣象部門的合作,完善氣象服務機制,建設防災減害體系,在現代化氣象技術和設備的加持下,諸城煙區能夠及時采集氣象信息,并能做出迅速判斷、精準把脈,幫助煙農實現了從“靠天吃飯”到“看天管理”的轉變。
諸城市局(分公司)還積極加強與保險公司的聯系,通過企業補貼、煙農自籌相結合的方式,為全市煙農購買了煙田災害保險,在煙田遭受不可抗力的災害時,積極為煙農申請理賠,讓煙農種煙有了“雙保險”。
“鄉村振興離不開煙草力量。我們將聚集主責主業,持續在履行政治責任、創新轉型發展、服務保障民生上下功夫,繪就一幅助力煙農致富增收的美好藍圖?!敝T城市局(分公司)黨委書記、局長、經理劉志剛堅定地說。?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