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電子煙強制性國家標準》(以下簡稱“電子煙國標”)正式實施。從此,果味煙彈成為歷史,電子煙市場迎來統一的交易平臺,生產經營單位必須“持證上崗”。不過,記者2日走訪市場發現,對于已經被禁售的“水果味”,不少商家仍舊私下偷著賣。(10月8日《北京青年報》)
此次電子煙國標內容在電子煙的口味、使用安全和未成年人保護等方面都作了調整。國標將電子煙添加物白名單從122種減少為101種。果味、花香味、甜味等各類調味電子煙不被允許售賣,全國統一電子煙交易管理平臺只提供國標煙草口味電子煙和具有“兒童鎖”的煙具。
筆者認為,成文的法律條例是規范市場的重要前提。此次電子煙國標的落地,意味著在法律層面上將電子煙納入了監管,電子煙市場將繼續朝著合法化、規范化的方向發展。更重要的是,此次電子煙國標的調整表明了國家對于吸煙低齡化現象的重視和管控。
根據中國疾控中心控煙辦今年5月發布的《2021年中國中學生和大學生煙草流行監測結果》,2021年中學生聽說過電子煙的比例為86.6%,使用過電子煙的比例為16.1%。相較于傳統卷煙,口味豐富的電子煙無疑更受當下年輕人的歡迎。多汁葡萄、熱帶芒果、哈密瓜、冰鎮西瓜……不少未成年人被“不成癮”“危害小”等說辭蒙騙,紛紛趕潮流開始使用電子煙。
然而,雖然所含尼古丁含量略低于卷煙,電子煙中仍然含有大量有害物質。而當青少年逐漸形成了吸食電子煙的習慣時,未來在達到法定購煙年齡時,他們將迅速轉變為“正式煙民”。這無疑將增加國家管控煙草的難度,對于青少年的成長和國民的健康也將造成眾多負面影響。
而此次新實施電子煙國標,無疑是對這一現象的“對癥下藥”。國家通過下架“水果味”電子煙,將很大程度降低未成年人對電子煙的關注與好奇心,單一的煙草味電子煙對于初接觸電子煙的人群較難接受,此舉可有效幫助其戒斷煙癮。
然而,國標雖已正式實施,在實施初期,現有電子煙市場中仍存在部分漏洞可供商家“鉆空子”。據部分電子煙消費者透露,一些電子煙售賣商戶直接讓其加微信,并保證仍可私下賣給其需要的口味。規范的市場并非一夜成就的,如何處理好先前遺留的“水果味”電子煙庫存、加強對電子煙售賣商戶的普法規范教育,以及后續引導已成癮的青少年群體不再復購煙草都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國家煙草專賣局明確表態,國標實施后,該局與有關部門密切配合,建立聯合檢查、聯合執法和行刑銜接等工作機制,構建“線上清理、線下管控、全鏈覆蓋、聯合治理”的市場監管體系。規范市場只是“控煙”的第一步,相關部門應通力合作,提升電子煙監管的力度,真正實現建設規范化、法治化的煙草市場。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