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鄭板橋,很多人可能會想到揚州八怪。所謂的揚州八怪,是清康熙中期至乾隆末年活躍于揚州地區的一批風格相近的書法家,畫家的總稱。因此,揚州八怪中的“八”可以看作是一個實數,也可以看成一個大概的數。
揚州八怪的代表人物——鄭板橋
在“揚州八怪”中,鄭板橋絕對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鄭板橋,原名鄭燮,字克柔,號理庵,又號板橋,人稱板橋先生,以“詩”、“書”、“畫”三絕享譽海內外。
鄭板橋書法,用隸體摻入行楷,自稱“六分半書”,人稱“板橋體”。其畫,多以蘭草竹石為主,蘭竹幾成其心靈的鄭板橋的書法藝術,在中國書法史上是獨樹一幟的。
“六分半”書,是鄭板橋對自己獨創性書法的一種諧謔稱謂。隸書中有一種筆畫多波磔的“八分書”,所謂“六分半”,其意大體是隸書,但摻雜了楷,行、篆、草等別的書體?!缎袝懿僭姟份S(如同,現藏揚州博物館)可視為“六分半”體的代表作。
后世紀念
為了紀念這位大師,淮陰卷煙廠推出了“板橋”煙標。煙標的圖案采用了其畫的竹與蘭,另有他的書法作品“難得糊涂”。在標面上,還附有鄭板橋的人物生平介紹。
很多人可能都知道,鄭板橋是江蘇興化人,那么他和淮陰有什么關系呢?這還要從板橋與淮安的兩段緣分還是說起。
第一段緣分是在乾隆六年,即1741年,板橋坐在淮安的船上正是接通知上京候補、準備上任縣令的途中。也正是在此時,板橋給其弟寫了一封散文——《淮安舟中寄舍弟墨》。這篇散文樸實忠厚,感情真摯。
鄭板橋曾在《自序》中批評自己“好大言,自負太過,漫罵無擇。諸先輩皆側目,戒勿與往來”。此信亦是反省自己喜歡罵人,尤其是罵思想因循守舊,事事牽掛放不開的秀才。設身處地為秀才的之所以有如此行為開脫,并以蘇東坡為前車之鑒。
第二段與淮安的緣分是在其十年辭官回來之時。此時的板橋身無長物,不名一文,到得淮安時驢困人乏,好在淮安人救了他。
淮安人夏天天熱時有個習慣,晚飯時淮安人喜歡端碗飯蹲在家門口吃飯,見到熟與不熟的人路過,都會說一聲:“家來吃呀!”板橋聽聞,就順水推舟,進得人家門來。
假戲做真了,這讓這家人很窘迫。這家人很窮,無東西招待板橋,只得只得舀了缸底的一些碎玉米粒加上一把面粉便開始熬粥。光是面粥似乎很不像樣,主人再撈出一小把咸菜,細細切了,散入粥中。光是面粥還不夠,主人又為板橋弄了一些咸菜,加了個雞蛋給板橋吃。
就這樣,香香的一鍋粥做好了。板橋一嘗,贊不絕口,忙問此粥的名字。主人更不知所措了,隨口說到:“這叫糊涂?!甭犃诉@個俗而大雅的名字,板橋若有所思,回到老家,就寫出了“難得糊涂”的橫幅,這意思里既有做人難得糊涂的醒世恒言,亦有在窘迫時難得有這樣的淮安糊涂粥之意。
正是板橋與淮安有了這兩段情感羈絆,因此淮安卷煙廠出品的“板橋煙標”也就不足為奇了。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