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煙盒是我一生的愛好。”6月6日,煙標收藏者周桃明表示,從8歲時收藏了第一枚煙標算起,至今已有45年,期間收藏煙標2萬多枚。“我會一直收藏下去,夢想是舉辦貴州煙標收藏展,成立貴州煙標收藏協會,結交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煙標是香煙制品的商標,俗稱煙盒,是世界四大平面印刷收藏品之一。
周桃明拿著整套黔中游煙標
80年代,花10元買了30張貴州煙標
53歲的周桃明是安徽樅陽人,在貴陽定居了30多年。記者在他家看到,墻上、柜子里、床底下都是他的藏品。他把收藏的2萬多個煙標一一造冊登記,分門別類整理。
“小時候,覺得煙盒上的圖片就像年畫一樣漂亮,我喜歡把煙盒拆開,然后把他們貼在家里。很多煙盒上的文字都有拼音,很多字都是通過煙盒認識的。”周桃明笑著說。
周桃明收藏的部分煙標
1988年,19歲的周桃明背井離鄉來到貴陽當木工學徒。閑暇時,喜歡逛舊貨市場。
一次,周桃明逛貴陽舊貨市場時隨手打開一本書,里面竟然藏有30多張貴州老煙標。
“我第一次見到這么多貴州煙標,一下子就興奮起來,立即跑去問老板一共多少錢。”
“10元。”老板回答。
10元在那個年代對于一個木工學徒可是一筆不小的費用。周桃明對老板說:“您把這30多張煙標收好,我過段時間來買。”
回到工廠后,他跟師傅借了10元,買下這30多張貴州煙標,開啟了在貴州收藏之路。
10年時間,收集了3000余種全國各地煙盒
“當時各省大多只賣本省香煙。”周桃明除了收集貴州香煙,還想收集其他省份的。
怎么收集外省香煙?思前想后,他決定靠筆友。“80年代流行交筆友,熟悉之后便請他們收集本省的煙標連信一起寄給我。”周桃明說。
大部分筆友跟他熟悉之后,都愿意寄給他。有時候一天能收到20多封信,這引起了廠長的注意:“小周,你剛來貴陽沒多久,怎么會收到全國各地的信?”
周桃明把煙標掛在家中墻上
廠長聽了周桃明的解釋后,鼓勵道:“有興趣愛好是好事!”從那以后,周桃明喜歡收集煙標的愛好逐漸傳開,同事們都主動把干凈的煙標給他。
廠長去廣州出差,特意買了幾包廣州煙,把煙標給周桃明。
十年時間,靠著同事和筆友的幫助,周桃明收集了3000余種全國各地的煙標。他笑著說:“當年三分之一的工資都花在書信往來上。”他還記得,收到的第一個外省煙標來自四川。
收藏煙標是一種興趣,也是一種文化
為了收集到更多煙標,周桃明開始掃街,看到有別人丟棄的煙盒,他就收入囊中。
看到別人抽的煙沒見過,他會主動上前詢問:“您好,煙盒可以給我嗎?”
別人很好奇,收集煙盒干什么?他便耐心解釋。聽完解釋后,有立馬給他,也有人以為他收集煙盒是為了制造假煙而拒絕。
周桃明(右)與妻子孫子合影
“有些人會說等我抽完。我就在一旁等著,有時候一等就是一上午。”周桃明說。
周桃明年輕的時候也抽煙,2006年由于身體原因就把煙戒掉了。
“吸煙有害健康,但收集煙標其樂無窮,這里面有很多的文化知識,我從畫面上了解到了祖國的大好河山,各地風景名勝、風土人情。”
一名客戶是老煙民,知道他的愛好后,便主動幫他收集,隔一段時間就讓他去拿,已有三年之久。
一套旅游標的黔中游煙標,屬于比較難集齊的品種,周桃明花了50多張煙標從朋友那換來。
貴陽卷煙廠生產的朝陽橋
老婆一開始不支持他收集煙標,覺得花錢又浪費時間。但后來拗不過他,也漸漸支持。
“收藏煙標是一種興趣,也是一種文化。每張煙標都展示著著一個時代、一個地區的歷史和文化。以后老了拿出來看能夠喚起回憶。”采訪最后,周桃明望著家里的煙標告訴記者。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