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文字工作者,煙齡25年,我的戒煙過程順利得甚至不能稱為“戒”。不要懷疑我曾經的煙癮,和所有資深煙民一樣,你們做過糗事、傻事、自欺欺人的事,我都做過。
朋友圈里的煙塵
理解吸煙,才有機會戒煙
我是處女座,喜歡糾結,但在戒煙這件事上卻很干脆。
和別人不同的是,我吸煙的時間大都集中在晚上6點-12點,這個時間段內又以晚上6點—9點最為迫切。3個小時就能吸掉一包煙,有時吸到想吐還會吸。但就是這樣,我戒煙時沒遇到一點“抵抗”。
2018年的最后一天,我在朋友圈發了這樣一段文字“干不掉別人就干掉自己。2018,干掉了吸煙干掉了熬夜……”評論區很多人點贊回復,有人說你真厲害,也有人說你真可怕。我明白“可怕”是說毅力的強大,但說實話,我根本沒動用毅力。
我媽曾不下十次帶著疑問的口氣問我“你真的一顆煙也不吸了?”,直到半年后終于確認,緊接著我就成為了我媽說教我爸的案例。
回想以前的吸煙經歷,或許先理解吸煙,才有機會戒煙。
父親身體不好,年輕時在煤礦工作出過工傷,我媽對我爸最大的要求就是讓她戒煙。兩人為此“斗爭”了幾十年,特別是在他們慢慢變老后,我媽更是常常告誡我爸“你兒子現在是人生中最累的年紀,上有四個老人要贍養,下有孩子要撫養,咱少吸點煙保重身體,多拿幾年退休金就是對他最大的幫助?!?/p>
說句實話,當你吸煙25年后,你百度到那些戒煙方法基本都沒啥用處,除非外力介入或者發生變故。
2016年,母親查出來肺部玻璃結節,檢查、住院、手術并切片化驗,最終結果是良性。那段時間我跟父親輪流在醫院陪護。8月7日,自己的朋友圈經歷了有史以來最多的一次點贊,內容是“跟老爺子在醫院樓梯間抽根煙,我們互相告誡對方少吸點煙,然后一同點上。也許對于上了年紀的人來說,開心有時比健康更重要。天下父母平安?!比缓笈淞艘粡埡透赣H共同笑著點煙的合影。從那以后,感覺父親理解了我媽說的“多拿幾年退休金”這句話。想想也挺有意思的,縱然到了花甲之年,也會在親情的感召下再次成長。一邊衰老一邊成長。
后來,父親日漸蒼老,母親視力也下降得厲害,前段時間甚至因此摔傷了腿。那天回家看望時,媽媽有點開心地告訴我:“你爸表現很好,吸煙也少很多了?!?/p>
有時,你以為自己是在戒煙,其實是在爭奪生活的“主動權”。你所經歷的點點滴滴,都會在某一天匯聚在一起,讓你在感慨時光飛逝的同時做出改變。是的,親情真的可以改變很多。
戒煙圈里的異類
我的戒煙可能屬于文學范疇
我可能是戒煙圈里的一個異類。別人的戒煙屬于生理學、心理學的范疇。我的戒煙卻屬于文學范疇,甚至有點迷幻。
首先,我認為戒煙需要“緣分”,“緣分”到了一切都是順其自然的事。
其次,戒煙需要一個機會,這點至關重要。我戒過兩次煙,都是利用了這個機會。2014年第一次順利戒煙8個月后,出于對“自己還有煙癮嗎”的好奇,吸了一支煙,結果第一口就被嗆了半死。接著在“煙友”堅持不懈的引誘下,經過一個星期的“努力”成功復吸?!安蛔魉谰筒粫馈笨赡芫褪切稳菸疫@樣的人吧。但是有一點,我一直堅信自己有一天會徹底戒煙,哪怕周圍沒有一個人相信。
2018年秋天,因為嗓子發炎導致頭痛發熱,并且需要掛水。是的,這就是我說的那個機會。
嗓子發炎連飯都不想吃,自然也就不想吸煙,我便順勢把“不想”變成“不吸”。等一個星期后病好時,有了一個微弱的不吸煙慣性,接著就是慢慢保持。自己給自己說“先試試一個星期不吸煙”,然后逐漸加碼。在此過程中,為了分散吸煙念頭,就開始嗑瓜子,一開始是咸味瓜子,后來發現原味瓜子又香又不容易口渴,而且越吃越好吃,結果變成一天一包瓜子。到后來,不需要分散念頭了,但嗑瓜子這件事卻停不下來了。就這樣過了半年,心理上沒有任何抵抗,但肚子卻日漸發福。戒煙前,體重保持在60公斤上下,戒煙后,漲到68公斤左右并一直保持到現在。
很多人問我,戒煙時的感受是什么?其實這也是我最想說的,這種感覺很奇特,總感覺自己馬上要離開熟悉的單位,然后對這里的一景一物都依依不舍。后來自己專門買了一個筆記本,開始寫短文并配漫畫,記錄這里的景物人事。
戒煙一年后,突然有一天就夢到了吸煙,之前毫無征兆,但從這以后就再也沒有夢到過吸煙。后來我把這事說給妻子聽,妻子笑著說:“是你老朋友來看你了?!蹦且豢掏蝗挥行╇y過,如果真是這樣,那我一定把它傷得很深。它只是出了一趟門,我卻永遠把它關在了門外。
交鋒后的務實
別騙自己,做不到就不要做
當我們在談論戒煙時,我們在談論什么?
家庭的和諧,面對現實的妥協,還有認清自己的重新再來。所以,我們可能談的是生活。
我從來沒把煙癮看成是“敵人”,只把它當成了自己身體的一部分。大部分時間是它在控制我,但我也給它立了規矩:1.妻子、兒子在家的時候不能吸煙,如果要吸一定避免他們吸二手煙。2.你只是暫時在我身體里,有一天你一定會離開的。
回想戒煙的過程,妻子的態度給我了堅定信心的力量。大多數的時候她是容忍、默許,但會限定數量。但如果發現我做得太過分了,還是會發火教訓。為了不引起家人反感,自己在家時也是挖空心思。下樓扔垃圾、到車庫取東西,都成了吸煙的好時機。進屋前,更是要吹會兒風,假裝成沒有吸煙的樣子。沒有爭吵,并不代表放縱,她不說的那件事,會一直成為威懾,讓你時刻記得。
成功戒煙前,其實還是有很多鋪墊的,經歷過不切實際的目標,也經歷過一本正經的欺騙自己,更明白找到根源和面對現實的重要。
虛假的戒煙,最擅長自欺欺人,比如“慢慢減少吸煙量然后戒掉”這種說法。自己曾經為了減少吸煙量,把一支煙分兩次吸,但很快就發現,每次吸煙的量是少了,但吸煙的頻次卻增加了。后來有了細支香煙,一盒煙的煙草含量遠低于正常香煙,自己又試圖通過不減少吸煙數的情況下減少吸煙量,但最后的結果是細支香煙吸一支根本不過癮,往往要增加吸煙次數,甚至是再買一盒正常香煙,兩盒輪換著吸。
以上這兩次經歷,如果把身體反應過程還原一下,應該是這樣的:大腦先是想出了一個減少吸煙的辦法,并發布指令,身體開始執行;接著大腦又想出了對策,并再次發布指令,身體開始執行。我相信,每個想戒煙的人都是認真的,戒過煙的人,其實更懂得吸煙的危害,但大多數人沒搞清自己的身體情況。
在經歷無數次狼狽不堪的窘境之后,我開始審視自己,并為自己定下務實的做法,首先就是不要騙自己,做不到就不要做。另外不要試圖一下戒掉,比如可以嘗試戒煙一小時、戒煙三小時。如果能成功做到,即使后面沒有堅持下去,都是有積極意義的,因為這將為你建立信心,哪怕很微小。
平靜的戒煙,平靜的長胖,平靜的生活,這就是我的戒煙故事。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