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任何一項工作都是腳踏實地干出來的,沒有捷徑也沒有巧合,拼搏奮斗才是正途。”這是李志剛轉崗后用于自勉的一句話。
李志剛,鉗工技師,有著豐富的煙機設備裝配經驗,工作勤懇務實,敢于大膽創新,在農用煙夾生產設備研發過程中表現突出,獲評秦皇島煙機公司2021年度生產標兵。
李志剛是秦皇島煙草機械有限責任公司鉗工技師,過去一直從事制絲設備裝配工作。2021年3月,他被調到煙夾小組,參與煙夾生產設備的研發、制作工作。煙夾生產設備研發沒有經驗可以借鑒,沒有成熟技術可以參考,從設備工作原理到選用材料都需要自己研究。面對全新的工作領域,李志剛沒有退縮,52歲的他從頭學起,并充分利用自己豐富的裝配經驗,解決了許多技術難題,為研制煙夾生產設備貢獻了力量。
煙夾針梁的插針需要砥梁來固定,保證插針不錯位、挪位。工作中,細心的李志剛發現,工人在煙夾組裝的最后工序常常用敲擊的方式把針梁裝入砥梁,本應輕松插拔的針梁砥梁組裝后需要費很大力氣才能拽開。拆了幾箱組裝好的針梁、砥梁都是如此,這意味著不是偶然的制作誤差。他和同事經過大批量測量后發現,砥梁制作尺寸普遍比圖紙要求小了4毫米左右,導致針梁插入過緊。
車間領導當即組織大家現場討論,研究分析問題,李志剛主動承擔了砥梁設備的查驗任務。由于剛剛接觸煙夾設備,對其工作原理和運行數據尚未熟悉,為了找到問題所在,他仔細觀察煙夾生產設備運行動作,琢磨設備的設計思路,反復操控設備,研究數據規律。多次耐心細致排查后,他終于發現問題出在砥梁自動焊接設備上,定位卡具在組對、焊接作業時,對砥梁的定位控制不夠準確,致使砥梁外形尺寸得不到有效控制。李志剛隨即對相關設備進行了改進,構思、畫圖紙、制作,成功制作出了限制砥梁定位零件,徹底解決了焊接定位問題。
試驗驗證成功后,這一改進被迅速推廣應用到大批量砥梁焊接設備中,保證了秦皇島煙機公司2021年400萬支煙夾產品的質量,避免了因大批量產品尺寸不合格造成的質量事故。
秦皇島煙機公司生產的煙夾產品有兩種型號,十多種規格,之前用同一個生產設備最多可以生產四種規格的砥梁,而且換一種規格至少需要兩三個小時調換設備,用起來十分不便。為了提高設備產能,降低生產成本,李志剛決定自主研發新的砥梁制作設備,提高設備的自動化程度。由于無經驗可考,一切都要靠自己摸索,每一個細節都需要認真對待,每一次改進都要經過大量試驗驗證。根據國內現有規格,他和同事進行了模塊化設計,在經歷了無數次試驗、無數次失敗后,他們成功研制出新的砥梁制作設備,用一臺機器可以進行全規格生產,且切換制作另一種規格只需換幾顆螺栓、幾分鐘時間,生產效率得到大幅提升,由原來的每小時生產120根提高到每小時600根。
如今,新的煙夾自動化生產線正在不斷完善中,李志剛把自己當作一顆螺絲釘,“鉆”進工作里,干起活來認真負責、精益求精,始終對工作保持著敬畏與熱愛。他說自己是把工作當成事業來干,很享受通過自己的雙手將圖紙變成設備的快樂。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