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南澗消息 近年來,云南省南澗縣用現代化理念夯煙田、煙水、煙路、烤房、育苗等基礎設施建設,極大地改善了農業基礎設施和生產條件,促農增收。
烤煙為南澗新農村建設作貢獻
密集式烤房助農增收
南澗擁翠鄉新華大瓦鍋“長藤結瓜”用水模式
政府配套建設的煙區道路
實施煙田“沃土工程”。全縣現有耕地34.8萬畝中,中低產田地22.95萬畝,占65.9%,15.22萬畝的基本煙田都是山地,坡度大、耕層淺,養分瘠薄,農用機械無用武之地;肥力差異大,保水性差,嚴重影響烤煙和其他農作物的生長。針對這一實際,2010年,南澗縣政府成立中低產田改造辦公室,整合相關涉農部門的土地整治資金,按照區域規劃,設置土地平整工程、農田水利工程、田間道路工程、生物農藝措施工程四大項目,全縣在煙區共完成坡改梯2000畝,同時通過大量施用堆捂腐熟的農家肥、秸稈還田等“沃土工程”,培肥地力,加深耕作層,使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地,變成了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地。
因地治水。水、生命之源,農業發展的命脈。為了打破水的桎梏,20紀90年代,南澗首開標準化小水窖建設先河,但受雨季和水源點的限制,遇到干旱年份,小水窖的蓄水功能有限,山區缺水的難題沒有從根本上得到破解。近年來,南澗結合山區特點,大力加強煙水管網與水窖配套設施建設,并探索出切合山區實際的“長藤結瓜”建設模式(利用小中型骨干水庫或山箐溪流水源,依靠自然高差壓力,通過主管道將水引到管區蓄水池,再利用支管將水引到水窖、塘壩或直接進入田間灌樁,使水窖、水池、塘壩、灌樁形成一個有機的灌水系統,使孤立變為整體,靜水成為活水,形成科學引水、蓄水和用水的模式),有效實現了“把山上的水留在山上用、今年的水留在明年用、小水攢成大水用,遠水變成近水用”;2010年建設35條管網,配套水池291個,串聯水窖11000個。全縣煙水管網工程一個貫通南北,連接東西,溝通兩大水系,承接兩大山脈,覆蓋整個煙區的管網工程基本建成;2013年起,南澗煙草啟動了“愛心水窖”建設項目,首期工程南澗鎮、寶華鎮各建設500個,合計1000個,2014年,繼續在南澗鎮建設愛心水窖500個,于當年底建成完工,成功蓄水。利用這一治水法寶,有效破解了制約山區農業發展的缺水難題,使有限的水資源最大限度地得于利用,對降低干旱、低溫等不利因素的影響,確保烤煙在最佳節令內移栽和采烤發揮了重要保障,為進一步提高煙葉質量奠定了堅持的基礎。
煙路煙房配套。在南澗山區有這樣一句俗言“若要富種好糧煙修公路”。路,對于一個區域經濟的拉動作用是巨大的。山區人民對路更是有著刻骨銘心的情結,山里人往往為擁有一條出村的道路,需要一代人甚至幾代人的努力。蜿蜒崎嶇的羊腸道,輒印深深的盤山道,留下了大山人的足跡和馬蹄印。南澗圍繞祥臨路和原214國道,5條縣鄉公路,72個主要種煙片區建成186條機耕路,使機耕路由2009年的8條增加到現在的186條,由2009年18.19公里增加到現在的157.3261公里。圍繞機耕路,到2014年全縣共建設密集式烤房102群1792座,累計投入資金5432萬元。
全縣煙草基礎設施建設,改善了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和生產條件,為地方經濟又好又快持續穩定健康發展提供了保障。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