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隨著國家局“532”、“461”戰略實施,卷煙工業企業卷煙產品結構逐步提高,工業企業對中上等煙的需求量增大,這就要求堅持以工業企業品牌需求為導向,切實轉變煙葉生產發展方式,落實“控制總量、適度從緊”的煙葉工作方針,正確處理好“總量、質量、結構”三者之間的關系,著力優化等級結構,提高優質煙葉有效供給能力,實現煙草行業科學發展。
一、優化煙葉結構的必要性
落實到煙葉生產中,行業的需求意愿能否變成煙農自覺的行動,基層能否確保工作有效開展,煙農利益能否得到維護,成了行業與煙農關注的焦點。因為在煙葉生產中,優化了煙葉結構,會減少煙葉生產量,這對煙農來說,就是種煙收入的減少。同時,清理煙株下部煙葉,得付出大量人工,增加了煙葉生產的人工支出。
在煙葉生產環節處理不適用煙葉必須確保煙農的利益,做到煙農自愿,這是開展這項工作的基礎與前提。只有把煙農的經濟利益放在首位,然后優化煙葉結構,會讓廣大煙農感到收入沒有減少,勞動強度大大減輕。這樣就會減少這項工作難度,增加優質煙葉供應量,這就需要算好經濟賬,清理那些不適用煙葉能夠減少烘烤量,減少人工投入,相應增加煙農收入。究其原因在于減少了煙葉烘烤的絕對量,減少了人工、煤炭的投入,相應增加了煙農經濟收入。對優化結構的煙田進行補貼,增加了煙農的收入,提高了煙農優化煙葉結構積極性。
二、優化煙葉結構工作原則
(一)堅持需求導向。隨著基地單元建設的推進,各煙區都有自己對接的卷煙工業企業,工業原料需求是優化煙葉結構的立足點和出發點。要根據卷煙企業的原料需求來組織煙葉生產和收購,努力將不適用煙葉消化在生產環節,增加上等煙比例,實現生產結構與需求結構的總體平衡,進一步提高優質煙葉有效供給能力和煙葉資源配置效率。
(二)堅持服務煙農。保障煙農收益是不適用煙葉處理工作的基本原則和落腳點。要緊緊依靠當地黨委、政府,認真做好宣傳發動工作,尊重煙農意愿,努力把行業需求變成煙農的自覺行動,嚴格落實補貼政策,充分調動煙農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堅持標準化操作。要在遵循煙株生長發育規律基礎上,明確不適用煙葉處理范圍,細化打頂留葉技術措施,合理確定單株留葉和采烤葉片數量。
(四)堅持規范運作。以煙農或合作社為實施主體、鄉村兩級協調督促、片區煙技員落實到田的要求進行。在下部和上部葉處理結束后及時會同鄉村兩級干部與煙農現場驗收并分戶造冊登記,煙站組織人員遂戶檢查驗收,縣局(分公司)組織人員進行復查驗收,市局(公司)進行抽查驗收。
三、煙葉可用性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生產環境的多樣性、煙農水平的參差不齊、管理水平的高低不同都是造成煙葉質量不均衡的重要原因。從技術落實角度來看,主要是三個方面具體原因:①施肥、打頂等關鍵標準落實不夠統一,煙葉最終長勢長相差異較大;②烘烤技術落實情況相差很大,突出表現在變黃、定色階段烘烤技術落實差異大,基本上煙農一種烘烤習慣形成一種烘烤質量;③煙葉預檢質量不穩定、不均衡造成批次間煙葉質量存在差異。煙葉質量年度間大幅波動主要是由近年來極端氣候頻發造成了災害和降雨量分布無法預測的改變引起的。
二是在現實中有很多不可預見性。在利益驅動下,煙農往往過量施用氮肥,追肥有時過晚,且打頂又偏早,在后期溫度較高土壤氮素礦化加劇,無法避免地造成打頂后煙株對氮素的過量吸收,上部煙葉煙堿含量自然偏高。同時,在當前水稻輪作和采烤六到七次的條件下往往難以做到成熟采收,特別在產生“黑暴煙”、病害爆發情況下,連中部煙葉成熟度也難以保證。
四、有效落實處理不適用鮮煙葉的技術措施
從生物學角度來說,一棵煙株理論上上等煙有9片,占一株煙所產煙葉總片數45%,從實際操作看,三個方面能有效落實處理不適用鮮煙葉的技術措施:
1、強化田間管理,促進煙株正常生長和充分發育,在確保正常留葉數的前提下,打掉1—2片底腳葉、重病葉或可能產生下低等煙的腳葉。嚴格掌握打頂時間、留足葉片數。
2、不采僵硬頂葉。適當推遲上部煙葉的采烤時間,促進上部煙葉充分成熟。對不開片、葉片較小、過厚、僵硬、難烘烤、易掛灰的1—2片頂葉不采烤。
3、消除病殘煙葉。因病害、冰雹、積水等災害造成病斑、破損面積達35%以上的煙葉,在中耕培土和采摘時予以清除,統一集中銷毀,禁止綁桿、上烤、烘烤。
五、改善煙葉可用性的思路和措施
堅持工業主導質量、科技支撐質量、落實保障質量、政策引導質量、優化促進質量的原則,圍繞煙葉整齊、均衡、穩定、優質、安全等目標,瞄準關鍵環節,努力構建優質、均衡、安全的煙葉標準化生產體系。
(一)優化布局,提高煙葉生產集中連片水平。集中連片是穩定煙葉生產、提高煙葉均衡度和優質水平的重要前提,是推進現代煙草農業的基本要求。在基本煙田范圍內,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培育煙農合作組織,建立以煙為主的農業耕作制度,推行良好農業操作,改善煙葉生產環境,努力提高安全、優質、高效、持續的綜合生產能力。
(二)標準作業,提高煙葉生產均衡穩定水平。堅持以優化結構為中心,以提高煙葉整齊均衡度和控氮降堿為抓手,落實摘除下部不適用煙葉和頂部煙葉不采不烤等措施,提高采烤煙葉田間生長質量水平,減少不適用煙葉比例;加強成熟采收,落實“一烤一方案”,努力提高煙葉成熟度和外觀質量水平。
(三)工商互動,提高煙葉質量與工業要求吻合水平。堅持“工業主導、產區主體、科研主力”的方針,建立煙葉產區與主要客戶、科研機構定期溝通機制和平臺,及時溝通煙葉生產、煙葉使用和生產技術等方面信息,努力推進煙葉質量評價和煙葉可用性改進工作,使煙葉質量更加符合工業要求。
(四)政策引導,提高煙農標準化作業水平。發揮政策的引導作用,將煙葉生產扶持與標準化生產掛鉤,積極落實優化結構政策,進一步優化煙葉區域、部位、等級結構,提高整體煙葉可用性。
(五)抓好防災,牢固樹立抗災奪豐收的思想。針對干旱、洪澇、冰雹、病蟲等自然災害,制定完善應急預案,做好各項防災抗災準備工作,實時動態監測、精細化準確預報預警,增強煙葉生產抗御氣象災害能力。用好行業救災捐贈政策,切實救助因不可抗力造成的較嚴重的煙葉災害損失,穩定優質煙農隊伍。
總之,須正視當前煙葉庫存過大這一主要矛盾,要始終把控制總量擺在煙葉工作的首要位置,用思想防線來守住年度煙葉收購紅線。要把優化結構作為煙葉工作的中心環節,嚴格根據工業需求,理性確定優化結構目標,認真制訂工作方案和具體措施,引導煙農把種煙熱情轉移到提高煙葉質量水平上來,在煙葉移栽、優化結構、煙葉收購三個重點環節,開展實地巡查,加強指導,嚴把關口,實現煙葉生產可持續發展,維護國家利益和煙農利益。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