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興山消息 宋永國是湖北省興山縣黃糧鎮界牌埡四組的村民,今年60歲,是一位有著十多年煙葉種植歷史的老煙農,他雖然老,但卻不是老古董,這十多年里,他一直積極跟隨著煙葉種植的新技術、新設備、新觀念。近幾年,老宋的煙葉越種越好,年年均價領先,2014年更是高出收購組3元多每斤的均價。對于宋永國種煙致富之路,村民們無不羨慕,為啥他的煙就能種的這么好?
要堅持,才能看得到價值
在煙葉發展嚴控規模,蔬菜花卉蔬果種植迅速興起的環境下,宋永國仍堅持種植煙葉,當初和許多煙農一樣,他也想試一試,但終究沒種,一是虧不起,更主要的是那份對煙葉的感情,他常說:“不是選擇種煙,不是技術員手把手地教我種煙,我還不知道是什么樣子呢,我嘛,已經過了闖蕩的年紀,得掙一分穩當錢,這樣日子才過的舒坦!”2014年自然災害頗多,蔬菜種植遭受了不小的損失,菜價行情更不穩定,雖然宋永國家中的煙葉也遭受了風災,損失達7畝,但行業補貼和災害保險為他解決了一大部分的資金損失,用他的話說:“還是種煙靠譜!”
潛心鉆,才能創造出價值
相對其他煙齡二十多年的老煙農來說,宋永國的種煙歷史并不算長,從2004年至今僅十余年,但對種煙技術,他卻頗為自信,現在他已清晰的琢磨出了種煙的經驗——潛心鉆,花最少的成本,種最高質的煙葉。宋永國每年的煙苗都是來自當地專業的育苗大棚,煙葉種植各個環節,他都十分注重新技術的運用,煙草推廣的新技術他都積極實施,各個環節的現場培訓會他從不缺席,學習并熟練掌握了井窖式移栽、聯防聯治、上部煙噴施磷酸二氫鉀、不適用煙葉處理、“三段五步式”烘烤等技術,區別與其他煙農,宋永國在面對新技術推廣的時候,沒有首先想到拒絕,而是有選擇的接受,運用到自己的煙田,一點點試驗,看對比效果,然后根據自己田塊的實際情況合理的運用這些新技術,所以他的煙葉無論在煙田還是在烤房,都能略勝一籌。
勤管理,才能收獲到價值
“種煙不是撒草籽,落地就能長的好!”宋永國對煙田的管理也是值得陳贊的,他對種煙管理算得上十分有心得,“宋氏煙田管理法”第一講究的就是一個“早”字,種多少,租多少要早琢磨,煙苗一出,各時期生產技術措施就要早落實;第二則是講究“勤”,煙葉生產各個環節的管理都要勤,包括育苗、大田管理、烘烤等,一旦煙苗進入大田,天氣預報、農事氣節都要勤看勤記;煙葉病蟲害的防治要勤看、勤觀察;煙葉烘烤時要勤看火,要善于觀察煙葉變化情況;第三講究一個“鉆”字,仔細鉆研技術員下村宣傳推廣的新技術、新方法,結合自身生產實踐能樂于配合學習,分析新技術和傳統技術的異同點,擇取好的來實施;最后講究一個“省”字,有了一系列的方法技術,就要常常進行總結和反省,每次總結都能收獲新的經驗。老宋的勤奮和好學為他的煙葉種植鋪了黃金大道,積極配合各項新技術落實也為他生產優質煙葉打好了基礎。
2015年,煙葉發展面臨了新的挑戰,計劃調減,煙葉內在品質的高要求,這對煙農種煙信心和種煙技術都是一個巨大的考驗。面對新情況、新局面,基層煙站的技術員們都將會與煙農一起面對挑戰,宋永國,作為廣大煙農群眾的一份子,樸實誠懇地表示:“我是普普通通的煙農,煙草給我家帶來了很多改變,我也希望能在煙路上走得更好更順,種煙的這十多年來,也遇到過煙草行業的起起落落,但最終都會有解決辦法的,我相信煙草,也相信我自己的種煙技術,跟得上煙草發展的步伐,我還是不會放棄的!”未來煙草或許欠缺的不是煙葉,而是像宋永國一樣忠于煙葉種植,樂于鉆研技術的職業煙農,用堅定的執著和熱情,滿懷種煙致富的理想信念和價值追求,扎實在煙葉生產實踐中不斷學習、鉆研、總結,努力提高自身的科學文化素質和生產技術經營水平,把自身塑造成“有文化、懂技術、會管理”的新型職業化煙農,成功走上科學種煙致富路。
?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