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據江西省人民政府網報道 一畦畦煙地,猶如鐫刻田間地頭的五線譜,一株株煙葉仿佛歡快的音符跳躍其間,煙農用手中的農具彈奏著勤勞的樂曲。10多年來,江西省資溪縣把煙葉種植作為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在“扶、幫”的基礎上不斷探索新路,促進煙葉生產方式轉型,促使煙農增產增收。
生態提供質量保證
“生態是資溪的品牌,在資溪種植煙葉,就要種純香型、高品質的好煙葉。”資溪縣煙草專賣局負責人告訴筆者。
“煙葉采收時期,腳下5片葉不要,頂上5片葉不用,只取中間六七片,這是品質最好、香味最濃的煙葉。”煙葉技術員彭細水告訴筆者。“借生態優勢,種高品質煙葉,不求數量,追求質量。”這是資溪烏石鎮探索出的一條生態煙葉種植新路子。借助得天獨厚的生態優勢,資溪的有機農業搞得風生水起,活力四射。近日,筆者深入烏石鎮千畝煙葉基地采訪,感受到生態對資溪的影響,感受到生態對煙葉增收的推動。盡管起步較晚,但煙葉種植已經成為烏石鎮最大的綠色經濟支柱。
據了解,資溪縣煙葉種植最早是在烏石鎮試種的,全鎮農民收入的40%來自煙葉,現在全鎮已種植3000多畝煙葉,百畝種植戶達20多家。
機械作業減工增效
高阜鎮烏龍村500畝煙葉生機勃勃,20多臺培土機正在田間地頭忙碌。“幸虧有了它,煙葉培土成本大幅減少,效率成倍提高。”前不久,筆者來到烏龍村采訪時,煙葉種植大戶魏木欣指著身邊的小型培土機說。
在該縣,煙葉生產的各個環節都離不開先進農業機械,記憶中“面朝黃土背朝天”、“風吹雨打日曬”的農業生產勞動情景早已難覓形跡。隨著手中資金的充裕,以及人力成本的不斷增加,該縣農民轉變觀念,逐漸鐘情于機械化生產,既提高了生產效率,又降低了生產成本,今春該縣農機市場持續火暴。
據了解,全縣光服務煙葉生產的起壟機就有150臺、培土機300多臺,新型農機已成為資溪煙葉生產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煙葉種植合作化
“我一個人種20多畝煙葉,雇不到人,栽種時愁死人了,沒想到合作社的人來幫忙,只用一天時間就幫我移栽了煙苗,施了農家肥,真是太感謝煙葉生產合作社了……”烏石鎮草坪村村民周友禮種植煙葉10多年了,每年都是義務助耕隊出手幫忙移栽的。該鎮為了解決小戶煙農種植人手少的困難,率先成立了義務助耕隊,幫助煙農搶栽煙葉。
今年入春以來,烏石鎮把搞好煙葉種植作為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及早謀劃、及早動員,落實責任。煙苗移栽搶時節,煙葉培土搶天氣,貧困留守農民缺勞力、缺幫手的現實與搶時抓早的煙葉種植生產要求的矛盾凸顯出來,全鎮32戶小戶煙農不能及時移栽煙葉,引起鎮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
“為解決貧困留守農民生產中的具體問題,鎮里立即行動,組建幫扶隊伍,幫助他們搞好煙葉種植。”鎮黨委主要負責人說。全鎮36名機關單位干部職工成立煙葉生產助耕隊,專門為全鄉貧困家庭進行煙葉移栽提供幫助和支持。在義務助耕隊的幫扶和示范帶動下,全鎮3000多畝煙葉順利完成移植任務,目前煙葉長勢良好。
“去年的煙苗選得好,烤房質量又高,每畝煙田可烤出干煙350斤左右,農民每畝純收入可達2000元以上。”基地煙技員鄧云發向我們道出了煙葉增收效果。一邊是省工、省時又降耗,一邊是增容、增量又增收。煙葉變成了“金葉”,百姓采擷“金葉”致富,難怪煙農們的積極性高,臉上都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