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據《重慶日報》報道 “現在我們種出的煙可是綠色生態得很啊。”7月15日,在重慶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潤溪鄉白果村,村民周貴東正在學著培育蚜繭蜂。
“這是我們使用的眾多綠色生態種植技術中的一種。”重慶市煙草公司一負責人介紹。近年來,重慶市在煙葉種植過程中,采用以土壤保育、生物防治、太陽能烤房等為代表的綠色生態種植技術,總推廣面積已達50余萬畝。這些技術不僅減少了污染、降低了能耗,還增加了煙農收入。
土壤保育,土壤肥力大幅提升
“經過了‘綠肥翻壓’,現在土壤肥沃多了。”在白果村,種煙大戶李成林對今年的煙葉種植充滿了信心,因為這幾年,他都在田里多種了一季“綠肥”。
“所謂的‘綠肥’種植,是我們采取的一種綠色的土壤保育措施。”市煙草公司煙葉分公司生產管理部部長田鳳進介紹,和許多其他農業種植一樣,多年來,由于化肥的連續使用,加上酸雨、水土污染等因素,土壤肥力下降、酸化日益嚴重,嚴重影響了煙葉的種植效能。
我市在大面積推廣使用有機肥的同時,推行“綠肥”種植,在煙田里種植油菜和黑麥草,在其收獲后,直接將秸稈翻壓還田,增加土壤肥力和有機質。
“別說,這些方法都挺管用。”李成林說,以往,由于土地肥力的下降,他種植的煙葉品質是越來越差,在煙葉分等級收購時,賣不起價。而通過“綠肥”種植后,不僅提升了煙葉品質,增加了煙農收入,還使土壤更加肥沃,實現了煙葉生產可持續發展。
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計進行“綠肥”種植20余萬畝,大大提升了這些煙田的種植效能,煙葉的中上等比例也由2009年的78%提高到如今的90.69%,僅煙葉等級的上升,就使煙農每畝增收500元左右。
生物防治,綠色生態降工減本
“別看這蚜繭蜂小,其防治煙蚜蟲的效果卻很好。”村民周貴東告訴記者,在煙葉種植過程中,花葉病是一種最常見、也是最難防治的病害,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煙蚜蟲的大量繁殖可傳播病毒,傳統防治方法就是使用農藥,但其后果就是,不僅污染環境,煙葉上還存在農藥殘留的風險,影響煙葉品質。
“為了解決這個難題,我市從去年開始,在全市推廣蚜繭蜂生物防治技術。”田鳳進說,蚜繭蜂是煙蚜蟲的天敵,雌蜂將卵產于煙蚜體內,其幼蟲在煙蚜體內利用煙蚜營養物質生長發育,最終導致煙蚜死亡,形成僵蚜,成蜂羽化后,又尋找新的煙蚜產卵、寄生,這樣不斷循環,抑制煙蚜蟲的繁殖,減少病毒傳播媒介。
“從我們觀察的情況看,使用了蚜繭蜂的煙田,病蟲害發生率是明顯降低。”田鳳進說,2014年我市進行了6000畝的蚜繭蜂生物防治試點,通過對比,采用生物防治的煙田,病蟲害發生率較一般煙田下降了近10個百分點,更重要的是,采取生物防治后,煙葉農藥殘留風險大幅降低,煙葉品質大幅上升。由于這種生物防治方法效果好,同時,在大規模推廣后,成本可下降至5——10元/畝,因此,很受各地煙農的歡迎。
在去年試點的基礎上,今年,我市將專門安排資金,在彭水、巫山等地建立一級擴繁大棚,使蚜繭蜂生物防治面積達30萬畝,占全市煙葉種植面積的50.4%,2017年全市推廣面積預計達到100%。
太陽能烤房,節能環保促農增收
與大多數農作物不一樣,煙葉在收購前,要經過烘烤,其烤煙效果的好壞,以及烤煙的成本,將直接決定煙農一年的收入。而在以往,我市的烤房基本都是使用煤和木材烤煙,能耗非常高,而且由于需要人工24小時看管操作,因此,不僅人工成本高,對溫度濕度的控制也不甚理想。
“現在,有了太陽能智能烤房后,這些都不是問題了。”在白果村,記者就見到了去年剛剛建起來的、以太陽能和電能為主要能源的新式太陽能烤房。從外表看,與一般烤房唯一不同的就是,房頂上安裝有不少太陽能電池板。
“可別小看這太陽能烤房,與傳統烤房比,其效能要高出數倍。”煙農陳天云說,一般烤一炕煙要7天7夜,從成本來說,用太陽能和電能,每炕大概500元的成本,要比用煤略低。更重要的是,太陽能烤房是全智能化的,與傳統烤房一人管理一個烤房相比,現在,一個人就可以管理30個太陽能智能烤房,按照市場價100元/天計算,烤煙30炕,就可以節約人工成本2萬元左右。而且由于可自動調節溫度和濕度,其烤煙的質量也大幅提升。
“今年,我們的目標是改造145座傳統烤房。”田鳳進說,目前,我市已經制定出了全市煙葉烤房的改造計劃表,按照該計劃,我市將在三年內,投入近10億元,對全市2萬余座集群烤房進行清潔能源改造,以進一步降低能耗,促進環保,提升煙農效益。
?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