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平壩消息 七月的天,驕陽似火,一片片規整的煙田在熱浪的吹拂下,散發出縷縷清香,一棵棵嫩綠的煙株在沃土的滋養中,暢想著豐收的喜悅。在天龍鎮高田村煙田水溶肥試驗示范區里,一個滿頭大汗的小伙子聲音洪亮,正有條不紊的指揮著采摘、裝車,他就是貴州省安順市平壩區高田村的種煙大戶陳軍。
技術推廣站站長對陳軍做技術指導
陳軍是個三十出頭的地道農村漢子,第一次見到他,鼻梁上掛著的眼鏡,得體的舉止透出一股濃濃的知識分子氣息。橙色的T恤,沾滿泥土的牛仔褲,在陽光的照射下,黝黑的皮膚讓他顯得格外精神。趁他休息之余,我跟他聊了起來。
陳軍說,2006年高中畢業后,便選擇了外出打工,這期間,他進過工廠,學過設計,開過數碼產品店,幾年來雖掙了不少錢,卻因常年在外顧不上家中老小,孝順的陳軍毅然放棄了當時的工作,決心回鄉創業。最初的創業之路是艱辛的,最初他也嘗試了許多行業,但都收效甚微。后來看到村里很多人都在種煙,他便萌生了種煙的念頭,此時村里人也告訴陳軍,種煙的風險較小,而且煙技員還能親自上門進行技術指導,煙草公司還會與煙農簽訂收購合同按級定價收購,最重要的是種煙可以貸款,解決了一開始資金困難緊張的局面。聽了這席話,陳軍的諸多顧慮都打消了,心里也下了決定,種煙!
2012年是他種煙的第一個年頭,回憶起他最初的種煙之路,因為沒有經驗且缺乏專業技術知識,他常常弄得手忙腳亂,但性格倔強堅毅的他并沒有退縮,每當遇到問題,他都會第一時間聯系煙技員請求幫助,還時常虛心的向老煙農朋友們請教種煙竅門,有不懂的問題就及時詢問。每次培訓無論自己有多忙,他都會擠出時間來參加,他還時常利用網絡資源搜索資料,很快就把一套完整的種煙技術掌握下來。當年,陳軍40畝地純利潤達到8萬余元。談到2014年的種煙情況,陳軍眼神暗淡了下來,因為自己沒能租到地,2014年沒有種煙,這件事讓他郁悶了很久,2014年年底,他積極協調,流轉土地49余畝,又一次開始他的種煙路。
2015年3月,陳軍接到煙技員電話,詢問是否愿意將自己的49畝土地作為水溶肥試驗示范地,陳軍一口應下,在他眼中,這是公司給的大福利,他堅信新技術新成果必定會帶來新效應新收獲。在公司幫助下,他也沒有懈怠放松,從起壟、移栽到施肥,都親力親為,三次施用水溶肥,約兩萬次使用施肥槍,共計施肥時間約111個小時,沒有請幫工,陪伴他的只有任勞任怨的妻子、手中的施肥槍和長勢越來越旺盛的煙株。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結識了煙科院水溶肥項目的負責人石俊雄老師,他們互留號碼,加了微信,從那天起,陳軍都會及時將試驗圖片,試驗信息及試驗中遇到的種種問題通過微信與石老師交流。全省水溶肥示范會那天,石老師告訴身邊的領導:“就是這個小伙子,很不錯。”
如今,陳軍家的煙已經下了兩炕,他興奮地說道,“我家今年的煙可好了,煙葉顏色好,香氣濃,產量高,豐收在望,新技術果然不一樣。”公司技術人員都由衷為他高興,也為煙草種植業能擁有這樣勤勞樸實的年輕煙農感到欣慰
社會生產生活方式的新演變及工農業生產力的新發展,深刻的影響到各行業的發展模式和創新理念。迥異于傳統種煙方式靠天吃飯、收益甚低的小農經濟格局。隨著國家的“三農”政策不斷傾斜,以及煙草公司對煙農的政策引導,諸多地區的煙草種植業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新局面,許多煙農在煙草公司相關技術人員幫助下,接受現代種植生產理念并轉變了傳統的自給自足的經濟身份,正在慢慢走出一條致富新道路。我們期待越來越多像陳軍這樣離鄉務工的小伙子,重新回到這片土地,在煙田上揮灑汗水,收獲財富,建設家鄉,描繪美麗金葉夢。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