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據《東方煙草報》報道 9月1日,安徽省宣城市城區煙站正式開始煙葉收購工作,一輛輛貼有“徽映”標識的專業化運輸車滿載排列整齊的煙包緩緩駛來。來自宣州區楊柳鎮華山村的煙農魏安福氣定神閑,坐在煙站休息區喝起了茶。
“老魏,你今天怎么這么悠閑啊?”一旁的同村煙農強光榮打趣道,“我記得去年你可不是這個樣子。”
“去年我剛種煙,沒底氣。”吹了吹杯中漂浮的茶葉,魏安福不緊不慢地說,“今年可不同,按照訂單要求種煙,結果差不了!”
今年,安徽省煙草專賣局(公司)堅持以工業企業品牌需求為導向,以提高煙葉質量、中部上等煙比例和上部葉可用性為目標,把訂單農業作為提升煙葉有效供給能力的關鍵舉措,實現工業企業要什么給什么、煙葉生產各環節工作缺什么補什么,有效提升了市場滿足率和煙葉質量。
做好煙葉訂單生產,安徽省局(公司)解決了兩方面問題。
首先是訂單設置問題。
安徽省局(公司)按照“定制化”生產理念,根據工業需求做好工業-商業-煙農訂單銜接。以皖南煙區為例,年度生產前,皖南煙葉有限責任公司根據煙葉種植收購計劃,與各工業企業確認年度生產購銷數量、質量、結構、種植區域等訂單內容,然后依據購銷訂單制定年度生產目標并分解到各煙站,煙站將到站生產計劃分解到各服務部,服務部結合煙農生產水平將生產計劃分解到農戶。皖南煙葉公司委托各煙站與農戶簽訂煙葉種植收購合同,對煙葉品質提出明確要求。
其次是品質提升問題。
在這一點上,安徽省局(公司)更多關注的是技術與服務的落實。
在技術層面,安徽省局(公司)推進機械化作業,翻耕、挖溝、栽煙及起壟深度分別達到20厘米、30厘米、15厘米和32厘米,并開展清溝瀝水、灌好“四水”(定根水、旺長水、圓頂水及成熟水)等工作,促進煙株根系生長發育,平衡煙株營養;打掉下部4至5片葉,實施適度增密、適度打頂、適度控氮的優化結構技術;全面推廣標準化、自動化3次采烤技術,實現成熟采收,精準烘烤。
在服務層面,安徽省局(公司)充分發揮專業化服務的市場化作用,在育苗、土壤改良、整地、起壟移栽等環節開發20余項服務項目,基本實現對煙葉生產的全程服務;規范服務流程,按照需求摸底、重點崗位選聘、人機配套、服務經營、組織管理、財務核算六大核心流程進行規范。此項工作,讓煙農當上了“裁判員”,對煙農專業合作社的工作進行評價,做好做壞煙農說了算,有效實現了技術落地。
此外,安徽省局(公司)按照國家局要求,適度調減種植計劃,實施優化區域、優化煙農、優化田塊工作,把有限的計劃資源分配給最適宜種煙的區域和種煙水平高的煙農。
2015年,全區落實煙葉種植面積15.3萬畝,同比減少2.8萬畝;結合種植主體優化,淘汰10%的煙農,70%的煙農戶內計劃調減,20%的煙農戶內計劃調增。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