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據《東方煙草報》報道 在2015年的煙葉收購工作中,安徽皖南煙葉有限責任公司全面推行專業化散煙分級成件收購,共建設65個分級點,引進13條自動化收購線,收購效率大幅提升。
少了一堵墻,真正做到“陽光”收購
“今年第一次來煙站,自動化收購線效率高,不到1個小時3500公斤煙葉就賣完了。”9月18日,安徽省宣城市黃渡鄉西扎村家庭農場主劉家洪倚靠在自動化收購線邊的黃色圍欄上,拿著結算單高興地說。
來到黃渡煙站收購區,按照預約交售—進站排序—解包卸包—逐包檢驗—煙農確認—逐包稱重—捆包—入庫—結算的流程,煙農面對面監督著整個收購流程,放心地交售每包煙葉。
在自動化收購線上,一列列明亮的無影燈確保了驗級光源的充足,兩名檢驗員站在各自的工位上,其中一名逐包查看煙葉質量,另一名對煙包進行定級。對不符合收購要求的煙包,檢驗員會點擊電腦屏幕上的全程質量追溯系統“注銷”標簽,將其退回分級點整改。
細心的煙農還發現,今年的煙葉收購價格及補貼扶持政策、收購制度等都在公示欄的顯眼位置張貼了出來。
“讓收購在‘陽光’下進行,就是要自覺接受煙農監督,讓煙農明明白白、大膽放心地賣煙。”皖南煙葉公司總經理王道支說,“自動化收購線帶來的改變,不僅僅是提高了收購效率,還實現了煙葉質量的可追溯。”
省了一份心,保障集中分級質量
9月15日中午,宣城市宣州區楊柳鎮雙樂村家庭農場主董臘梅正在金壩分級點與服務部經理王明生交流。
說到董臘梅種煙的經歷,還得追溯到2012年。“當時孩子讀書,家里經濟壓力大,煙站又鼓勵種煙,就決定試一試。”董臘梅說,毫無種煙經驗的她便與人合伙種了180畝煙葉。今年,她獨立種植了140畝煙葉、20多畝雙季稻,煙葉收完后還有80多畝晚稻等著下田。
“多虧了合作社的專業化服務,以前分級得自己找親戚朋友幫忙,前后要近兩個月;今年交給金壩分級點進行專業化散煙分級,省錢不說,分級質量還有保證。”董臘梅說。
為實現“311”收購工作目標,即每戶煙農共交售三輪次,每輪次實現當日分級、次日交售,皖南煙葉公司各煙站將預約量分解到了轄區各分級點。各分級點明確煙葉輪流交售周期,制定每戶煙農的交售輪次明細表。同時,實行信息反饋制度,分級點當天制定預約交售計劃表回傳給煙站,煙站在每天收購結束后聯系各分級點確認次日售煙情況,確保流程順暢。此外,煙站統一調度專業化運輸車輛,確保分級點當天打包的煙葉當晚運輸。
多了一張簽,完善質量驗收體系
9月18日,湖南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原料部業務經理李颶和技術中心質檢員楊翠清來到位于蕪湖縣工業園區的蕪湖煙站散煙成件倉庫,查看等待調撥的煙葉。只見楊翠清掏出手機,打開煙葉全程質量追溯系統APP,掃描煙包上的二維碼后,屏幕上立刻出現“追溯查詢”的頁面,等級、成件日期、標簽編碼等信息一目了然。
“我來用微信掃一掃。咦?怎么只有等級、重量等少數信息呢?”李颶掃描后好奇地問。
“加密了唄!你沒有安裝煙葉質量追溯系統客戶端,看不到詳細信息。咱們到辦公室找臺電腦,進入煙葉全程質量追溯系統界面,通過輸入標簽編碼、種植主體等條件,還能查詢關聯的生產信息、分級信息、化學成分等信息呢!”
據皖南煙葉公司財務信息部工程師王志勇介紹,今年,皖南煙葉公司全面推廣煙葉全程質量追溯收購模式,所有分級點成件的煙包都貼上了二維碼標簽,隨時隨地方便工業客戶及公司檢驗人員查詢信息。同時,以二維碼為載體,皖南煙葉公司還通過從生產至收購全過程質量追溯,實現了各級管理的層層負責。
與此同時,皖南煙葉公司成立了煙葉質量指導追蹤組,對各站煙葉等級、成件質量實施專項評比,指導各分級點、收購場、中轉庫規范作業流程,從源頭上把控煙葉質量,為煙葉質量穩定上了“雙保險”。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