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據《東方煙草報》報道 “作為職業煙農,既可以得到各項技術服務支持,優先享有烤房建設和農機補貼,又能參加專業的技術培訓,感到自己過得很充實。”近日,50多歲的陜西省商洛市洛南縣永豐鎮冀洼村煙農白有棟這樣跟記者描述他的生活。
在商洛,職業煙農的數量在逐年增加,職業煙農的生產生活水平也在穩步提高。
“加快培育一批適應現代煙草農業發展的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善管理的新型職業煙農,為現代煙草產業發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對促進商洛煙區持續穩定健康發展十分重要。”談起培育職業煙農的必要性,陜西省商洛市煙草專賣局(公司)局長、經理崔傳斌這樣認為。
職業煙農也得是技術能手
“職業煙農也得是技術能手,只有掌握現代煙草農業生產技術,煙葉生產水平才能提高,職業煙農的收入也才能更有保障,從根本上促進煙葉生產持續穩定健康發展。”說起技術培訓對職業煙農的重要性,商洛市局(公司)副經理陳明山這樣說。
對此,煙農白有棟深有感觸:“職業煙農的技術級別不一樣,扶持政策也不一樣。要想獲得更多實惠,讓自己的錢袋子更鼓,還得不斷提高自己的技術水平。”
商洛市局(公司)深知要提高職業煙農隊伍的整體素質,需建立完善的教育培訓體系。
為此,商洛市局(公司)依托行業煙葉內訓師,以當地農業廣播電視學校為主體,以煙草技術推廣站點、煙農專業合作社及院校培訓部門等為補充,打造“一主多元”的新型職業煙農教育培訓體系,為職業煙農學習、實踐提供了良好條件。這一體系既有針對初級職業煙農的課時安排,又有針對中高級職業煙農的教學設計。
在商洛煙區,煙農既可以采用半農半讀,也可以采用農學交替的方式分階段完成培訓。另外,培訓方式因時制宜,主要以網絡“空中課堂”培訓為主,以“固定課堂”“流動課堂”和“田間課堂”等培訓為輔,并緊密結合農時組織培訓,保證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交叉進行,實現學用結合和學習、生產兩不誤。
靈活的學習培訓方式和實用的生產知識,把職業煙農的學習積極性充分調動了起來。
洛南縣城關鎮樊灣村職業煙農樊占繩說,職業煙農的系統培訓讓他收獲頗多。每當亞峰惠農烤煙合作社開展職業煙農系統培訓時,樊占繩都會參加。其實,在周圍煙農眼中,樊占繩早已是個“土專家”。“煙葉生產水平是衡量職業煙農資格的標準之一,職業煙農也得是技術能手,可不能是‘假把式’,手中有‘硬通貨’這腰桿子才直。”他笑著說。
現如今,在商洛,像樊占繩一樣成為種煙能手的職業煙農越來越多。
讓職業煙農得到更多實惠
2015年7月,樊灣村職業煙農師新賢的兒子收到了重點大學的錄取通知書。歡喜之余,師新賢一家為高額的學費犯了愁。一家五口人,平常的收入只能維持生計,哪里還有更多的錢為兒子交大學學費呢?
眼看著師新賢為籌措學費的事情愁眉不展,煙技員張向陽替他向城關煙站提出“富農學子”助學金申請。城關煙站在了解到師新賢在煙葉生產中的積極表現及其家庭困難情況后,很快就替師新賢的兒子申請到了5000元的助學金,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沒有想到,作為職業煙農,除了平時在生產中享有優先權利,還能有優先資格為娃申請到助學金,真是暖了煙農的心!”順利解決了兒子上大學的難題后,師新賢激動不已。
“培育職業煙農,提升其整體素質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還是要為職業煙農提供更優質的服務,讓他們得到更多實惠。”洛南縣局(分公司)局長、經理王保平介紹。
這兩年,商洛煙區職業煙農數量不斷增加,單戶種植面積也相對較大。為保證煙葉生產各環節順利進行,煙葉生產期內,多數職業煙農都要雇請周邊的留守村民來幫忙,這也給留守村民增加了收入。
“一天能編100桿煙,一桿4毛錢,煙葉烘烤的兩個月,就能收入2400元,家里的農活還一點都不耽誤。走職業化煙農路子,這些村民也跟著受益。”冀洼村村民李粉娥告訴記者。
除了促進周邊留守村民收入增加,商洛煙區走上職業化煙農的路子后,經驗豐富的老煙農流失少了,煙農的日子也更有奔頭。
前些年,洛南縣城關鎮撫龍灣社區的盧會軍一直在外打工。2014年,盧會軍選擇回家種煙,一下種了16畝,還成為亞峰惠農烤煙合作社的社員。
“在外打工十幾年,心里一直掛念著家里。現在,種煙收入不錯,還能照顧老人和孩子,所以就堅決回來了。從2015年賣煙的情況看,孩子上大學的學費不用愁了。”說起決定回家種煙的原因,盧會軍講出了心里話,“職業煙農得到的實惠更多,隊伍也在壯大。要爭取早日當上職業煙農,相信日子一定會過得更好!”
崔傳斌介紹,“十三五”期間,商洛市局(公司)將以“立足煙草、注重實效、市場引領、煙農自愿”為原則,不斷強化組織領導,積極配合當地農業行政部門,在全市煙農隊伍中著力培育4000名新型職業煙農,以切實筑牢煙葉品質提升的根基,推動商洛煙區持續健康發展。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