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入冬后進入各地煙葉產區翻耕的最佳時機。翻耕作為世界各國采用最普遍的一種初級耕作措施,具有改善土壤理化性狀 、熟化土壤提高肥力、減少病蟲和雜草危害等多重好處。然而如何掌握好翻耕的合適深度,實現提高耕地質量、發揮翻耕作用的目的成為各地煙區推行科學翻耕首要解決的問題。本文以湘南煙區的煙田翻耕實踐為基礎,提出翻耕過程應把握好四個土層之間關系的建議,以期對各產區煙田翻耕有所裨益。
在翻耕過程中的總體原則是:應視當地土壤耕作層深度,選擇適宜的翻耕深度,做到深淺一致不亂土層。一般而言煙田土層可分為表土層、穩定層、犁底層、和心土層4層,每層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和生物學性質以及調節土壤肥力因素的作用不同,所采取的耕作措施也應不同,煙田翻耕應把握好這四個土層之間的關系,視具體情況確定翻耕深度。
表土層要翻透。表土層(0-10cm)經常受氣候和耕作栽培措施的影響,變化較大。根據其松緊程度和對作物影響又可細分為覆蓋層和種床層兩層。覆蓋層(0-3cm)受氣候條件影響最大,其結構狀況直接影響滲入土壤的水分總量、地表徑流、水分蒸發、土壤流失、土壤氣體交換、作物出苗等。覆蓋層要保持土壤疏松,并具有一定粗糙度,以促進透氣透水,防止蒸發,又要避免土粒過細形成板結,封閉表面和遭受侵蝕。種床層(3-10cm)是播種時放置種子的層次,應適當緊實,毛管空隙發達,使水分易沿毛管移動至該層,保證種子吸水發芽。在翻耕過程中表土層應翻散翻透,與土層充分混合。
穩定層要翻動。穩定層(10-30cm)也稱為根際層,為根系活動層次,依耕層深度而變。穩定層受機具、人、畜及氣溫影響較小,土壤容重也較表土層小,其物理性質、化學性質和生物學性質都比較穩定,是根系集中的地區,對作物發育有決定作用。翻耕時要卻穩定層被翻動,由于該層根系活動多,積累的病蟲害也較多,因此最佳的翻耕方式是將改層土層翻至煙田表明,便于通過低溫和日曬殺死病蟲害。
犁底層要慎重。多年應用一個深度耕作的土壤,在耕層和心土層之間會出現容重較大、透性不良的犁底層(30-40cm)。這是由農具摩擦和黏粒沉積的結果。犁底層隔開了耕層和心土層之間的水肥流通。對于薄層土、沙礫底易漏土壤來說,犁底層有保水、保肥、減少滲漏的作用。但對土層深厚的農田,犁底層不利于將水分深儲在心土層,并有造成耕層漬水的危險。
心土層不要碰。犁底層以下的土壤一般稱為心土層(40cm以下)。心土層土壤結構緊密,毛管孔隙占絕對優勢,是保水蓄水的重要層次。因此,在翻耕時最好不要觸動心土層,以免破壞煙田土壤耕種層次。
在把握好四層土壤關系的同時,翻耕的適宜深度也應結合土壤類型最終確定。土層較厚,表土和底土質量一致,有犁底層或黏質土、鹽堿土等,翻耕可深些;土層較薄,砂質土,心土層較薄,或有石礫的土壤不宜深耕。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