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購煙葉時的喜人景象。陳屏攝
煙草在線據《金黔在線》報道 對貴州盤縣烤煙種植的第一印象,是前些年在盤縣民主、珠東采訪時,煙葉收獲季節,滿眼金燦燦的豐收場面和農民發自內心的喜笑顏開。
此后,卻聽說盤縣烤煙種植區2015年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旱、澇災害。盤縣烤煙種植現狀究竟如何?日前,記者一行來到盤縣竹海鎮,再次走訪當地煙葉站工作人員及煙農。
一路行來,越接近種煙區,與“煙”相關的東西就越多。路邊的烤房,冬季休耕的煙田,還有白墻青瓦、修葺一新的“煙草扶貧新村”,無不展露出這些年烤煙種植為當地農村帶來的變化。
盤縣煙草專賣局珠東基地單元位于竹海鎮(原珠東鄉境內)。在這里,見到了基地單元負責人王定暢。
44歲的王定暢在珠東工作已經有兩年了,說起烤煙種植的歷程,那可是“門清”。“突澇突旱的天氣可害慘了。2014年,煙葉剛種下去就下了三天三夜的大雨,全部得從頭來過;2015年,天氣也不正常,要么一直旱,6月開始又是連續80多天的陰雨。”談到這兩年的情況,王定暢如是說。
不過,雖然天氣不好,但烤煙收購量、畝產量等卻仍有一定提升。為此,珠東基地單元下了不少功夫。
先是做好政策宣傳。“這幾年,其他農作物賣得也不錯,一定層度上削弱了農民種煙的積極性。”說起勸農種煙,王定暢的“道道”不少,他說:“到村里去,開院壩會,走進農家和農民交朋友、逐戶宣傳講解煙農優惠政策,讓老百姓明白,種植烤煙是當下最穩當的增收致富渠道。”
王定暢告訴記者:“‘穩’是種煙最大的優點。以盤縣生姜種植為例,前些年最高曾一度賣到三、四元/斤,但2015年生姜滯銷,1元/斤都難賣掉。而烤煙種植因為是計劃產業,銷路、價格都是固定的,就不存在這個問題。”
然后是做好技術服務。珠東基地單元下轄原珠東、民主、板橋、老廠等6個鄉鎮,是全縣最大的單元。站里50多人大半是技術員,每天的工作就是下到村里,“點對點”服務煙農,讓煙農不為技術問題發愁。
“站上的技術員很不容易,一忙起來,整天都要泡在地里。”也正是煙葉工作人員這樣的敬業精神,讓盤縣烤煙在大災之年,依然保持了一定增長。王定暢說:“采取種煙土地深翻、整地起壟時間提早,推廣集雨池集雨、搶雨覆膜技術等手段,把旱、澇災害帶來的損失降到了最低。”
基礎設施的建設與管護也不可或缺。2015年,基地單元新建成海子育苗工場并投入使用;完成板橋鎮基本煙土整理項目365.56畝;新建機耕路7條,總長度約11公里;組建基礎設施管護專業隊,建立管護臺賬;按要求完成“四清”工作,做到了煙草基礎設施底數清、情況明。
……
工作做得扎實,竹海鎮烤煙受災卻大體無恙,受益最多的還是農民。
陳志輝是鍋底塘村4組村民,他種植烤煙已經有7年的歷史了。2015年,他家種植烤煙20畝,因為技術好,每畝收入平均在4200元左右,增收8萬余元。他說:“受了災,主要是旱災引起的病蟲害,但因為技術控制得好,影響并不大。減產部分因為有保險,還得了160元的賠償。”一個月前,陳志輝購置了一臺新的面包車,用來家用和運送烤煙,對于未來的生活,他充滿了期待。
家住窯上村2組的唐性強,雖然才42歲,卻是有了20年種煙經驗的“老煙農”。種植烤煙不但為他,也為家鄉帶來了巨大的改變。前兩年,他所在的村子被確立為“煙草扶貧新村”建設示范工程項目,從此,村子慢慢發生了變化,墻面粉刷一新、水泥路連通各家各戶,街邊亮起了路燈,晚上不再漆黑一片。
“記得剛種煙的時候,住的還是木頭房子,人均收入不過五、六百元。”回憶起當初,“窮”是唐性強最深刻的印象。現如今,唐性強早已今非昔比,靠著種煙,家里蓋起了二樓一底的大平房,家中冰箱、彩電一應俱全,還買了一輛7萬多元的轎車自用。
像陳志輝、唐性強這樣的農民,在竹海鎮、在盤縣還有很多。煙葉產業在他們勤勞的雙手中不斷茁壯成長,也為他們帶來了不菲的收入。
在盤縣專賣煙草局,看到了這樣一組數字——
“十二五”期間,全縣累計完成煙葉種植33.03萬畝、收購煙葉66.32萬擔,支付收購資金6.84億元、累計補貼生產8892萬元,上繳煙葉特產稅1.51億元,惠及85個村、22678戶次,平均戶收入3.16萬元,貢獻稅收及帶動致富顯著。
“十二五”期間,全縣建成煙水配套工程20個,覆蓋煙地面積1.8921萬畝;建成密集烤房252群2648座,可承烤6.62萬畝烤煙;建成煙田機耕路67條132.5公里,覆蓋煙地面積5.64萬畝;購置農機3155臺、建設育苗工場10個、實施烤房改造1490座,農田基礎設施得到完善。
“十二五”期間,全縣累計投入扶貧資金5528.26萬元,建成包括“煙草扶貧新村”建設示范工程、三王廟水源性工程、下保田村“金葉活動廣場”等在內的6個民生項目,煙葉“富民”效應凸顯。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