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社工人耿紅良在保養機械。
宋曉華(左)指導育苗工人進行苗床管理。
煙農范穩全、吳果珍夫婦正在收割蠶豆。
煙草在線據《東方煙草報》報道 在云南省曲靖市富源縣南部的營上鎮都格村委會,遠遠就能看到彎曲有型的成片梯田,已經全部起壟。煙農在筆直的壟墑上打塘、放肥,做著烤煙移栽各項準備工作,就像琴師手指在琴弦上熟練地跳動,演奏春天的動人樂章。
近年來,隨著現代煙草農業建設、專業化服務和先進實用技術的持續推廣,曲靖市煙草專賣局(公司)一手抓機械化推廣,一手抓合作社建設,拓寬煙農“減工增收”渠道。
機械讓煙農種煙更輕松
“自煙草公司修建機耕路以來,我們種植烤煙已不再像過去那樣吃力了。”正在打塘的營上鎮都格村委會高家村民小組煙農雷國寶停下手中的活,笑呵呵地說。
由于地形地貌特殊,當地群眾一直用牛犁地,每畝煙地要用2個牛工,由于是梯田,牛犁后還必須要投入2個人工進行再加工。耕地基本是靠人力,工具就是簡單的鋤頭、鐵锨之類,費工不說,一天下來腰都累得直不起來。提起那時的勞動狀況,雷國寶直皺眉頭。
“自從有了寬敞的機耕路,機械直接就開進地塊。”雷國寶說,現在機耕10畝煙地,加上起壟,最多2個工就做好了,種煙很輕松。
“有了機耕路后,在梯田上種煙,不但耕地能節約工時,用摩托車運送肥料、煙苗和水也同樣節約工時。”雷國寶說,為減輕勞動力,他專門購買了一輛三輪摩托車運輸肥料,每畝地能省1個工。
“2100畝烤煙的大連片,機耕專業隊在一周前就已經提前機耕結束,正等待節令一到就開始移栽。”營上鎮都格村種植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社長宋曉華說,要是在以前,常因整地理墑的速度過慢而錯過烤煙移栽最佳節令,影響了煙葉質量。如今,這個問題已經得到解決。
“2015年,我和老伴租賃57畝土地種烤煙,多虧了機械耕地。”與雷國寶有著同樣的感受,正在做移栽準備工作的營上鎮大梨村委會阿基米村民小組煙農范穩全、吳果珍夫婦停下手中的活,高興地說。
“全家雖有16口人,除去外出打工的、老人和孩子,主要勞動力就是自己和老伴,要是在以前,根本種不了這么多的煙,還得全家所有人齊上陣。”種煙30年的范穩全經驗老道,很“精明”地計算著種煙用工和收益:收割蠶豆每畝用工4個,請牛犁地每畝150元,起壟費每畝100元,加上打塘、施肥、放苗、移栽、澆水、蓋膜、覆土、抗旱保苗等環節,最多的時候請工30多人,一年要請工400個左右。
“只有把每一個用工都精細計算準確,并把用工的開支節約下來,才是年終效益的增加。”范穩全說,2015年種煙的純收入達到12萬元,原因之一是自己采用了旋耕機、起壟機等機械化耕作,從而減輕了勞動強度。有了機械化耕作,可以專門請女工,每人每天70元工錢;如果沒有機械化,就必須請男工來幫忙,每人每天則需要開支100元,利潤就會大幅減少。原因之二是只請有技術、會協作的人工,并按照技術的熟練程度,依次安排在打塘、移栽、施肥、澆水等環節,實施流水線作業,大幅提高了用工的效率,節約了成本。
“雨水正常的話,2016年租賃的56畝煙田10天就能移栽完。”范穩全說,普遍使用機械后,大幅縮短了移栽的周期,還能減少用工生活方面的開支,這也是效益。
合作社讓煙農得到更多實惠
“現在種煙輕松多了,別的不說,育苗不用自己管,就節約了不少的工時和開支。”范穩全心里有一筆賬,要是在10多年前種56畝煙,自己育苗請人工、開支多不說,還要時常圍著苗棚轉,管理播種、間苗、剪葉、加水、補苗等活,把現在和過去的生產對比一下,真是改進了不少。
“實行合作社專業化育苗、商品化供苗以來,煙農都不育苗,直接省去了煙農過去在育苗工作中投入到定苗、剪葉等多個環節的工時。”宋曉華為煙農在育苗環節的減工增收算過一筆賬:同樣種植一畝烤煙,使用合作社專業化的育苗,煙農至少能省工9個,并且節約成本35元左右。
“合作社統一機械播種育苗,每天可播2000盤苗,漂浮育苗更省工。”營上鎮都格村委會高家村民小組育苗業主高留穩說,往年由于機播蓋種不均勻,播種時還要特別安排一個工來專門負責重新蓋種。2016年的新式播種機播種和蓋土更均勻了,有利于減少定苗環節的用工。
“在苗床管理上,推廣實施膜下小苗移栽技術,也更加省工。”高留穩說,由于苗齡更適合,苗床管理的總時間就相應減少,省去了不少的用工。比如,2015年氣候正常,一個批次就把煙苗賣完,有7000多元的純收入。2016年共育272墑煙苗,可供2500畝大田移栽,因低溫天氣多,為煙苗防凍增加了30個人工,并且苗床管理的時間將延長5天左右,合作社的工時費肯定增加了,但煙農的生產投入卻沒有任何影響。
“所使用的育苗設備也較以前省工不少。”高留穩繼續說,以前支拱架用竹子或桑條,費工費時。現在統一使用移動小棚育苗,只要用夾子扣上就可以了,育苗規范、煙苗生長整齊均勻。
“育苗工人的安排是否合理,也能決定用工的多少。”高留穩說,使用育苗技術較熟練的工人,把人用好可節約30個工,用人不合理,不但會增加工時還會起反作用。比如為水池注水環節,如果對水深掌握不好,不但不會節約人工,還要花費更多的人力來重新確定水深。
“膜下小苗移栽技術與漂浮育苗技術相結合,每個環節減工增收都很明顯。”宋曉華說,煙農在育苗這個環節上已經見到了實效、得到了實惠。
“先進實用的技術很省工。”宋曉華說,全村推廣實施膜下小苗移栽技術,移栽環節減少了3次剪葉和苗床管理的時間,省去了20個工左右。在烤煙移栽后,原來3天左右就要澆一次水,最干旱的年份共澆了6次水。前年以來,采用膜下小苗移栽技術后,只在移栽時澆1次水,省了不少的工。
“近年來,育苗、機耕、專業化分級等費工的環節,都是由合作社統一作業,確實為煙農種煙節約了大量工時,提高了煙葉的產量和質量,增加了煙農的種煙收入。”宋曉華望著成片的煙田說,煙草公司的一系列工作都緊緊圍繞如何實現煙農“減工增收”來開展,確實把煙農從勞動強度大、費工費時、生產投入成本過大、勞動周期長的生產環節中解放了出來。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