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2016年,四川省米易縣丙谷鎮小河村的煙農張軍申報了25畝的烤煙面積,眼下就要開始栽煙了,但他顯得很“悠閑”。一個星期前煙技員王家權就把《煙農服務卡》送到了手上,根據自已在生產、收購環節的薄弱項指定了服務項目,時間一到,自然有人上門服務。
服務定制——回答為誰服務的問題
翻開《煙農服務卡》的扉頁,首先映入眼簾是這樣一行字:以“真心、真情、真干”的精神踐行“需求就是服務,滿意就是標準”的承諾。
“穩定煙農隊伍,必須從強化服務著手,并根據煙農的實際需求,有針對性的提供各類服務。”四川省米易縣局(分公司)局長、經理張映杰說道。
以往,煙葉生產從政策宣傳到分級扎把,主要由煙技員自主實施。對煙農提供的指導服務,往往缺乏針對性。而由于二半山區點多面廣,煙技員下鄉一天能指導的煙農戶數極其有限,造成煙技員工作量較大、煙農種煙水平又無明顯提升的窘境。《煙農服務工作手冊》和《煙農服務卡》正是為破解這一難題而誕生。
“有了這兩本手冊,煙農需要的是什么,不需要的是什么,一目了然,可以根據管轄片區的煙農實際需求和技術指標,有針對性的制定服務計劃,既減輕了工作量,又可以幫助他們提升技術水平”,王家權指著他的月度工作計劃,欣喜的說道。
張軍無疑是“定制化服務”的受益者,早在一個半月前,王家權就把2016年的職業煙農優惠政策傳達給了他,他根據自家的勞動力、田地面積情況,決定申報25畝烤煙面積。
“以前也聽說過這些優惠政策,但過段時間就忘了,現在不一樣了,王家權隔三叉五就要來宣傳職業煙農的好處,原本只打算申報15畝的面積,聽他這么一說,就決定再增加10畝”。張軍高興的說道。
據了解,《煙農服務手冊》中服務類別分為政策宣傳、生產技術、技術培訓、技術指導、技術推廣、煙用物資、煙葉收購、生產補貼和綜合服務9大版塊,涵蓋了產前、產中、產后的所有環節,煙農根據實際需求“定制”服務項目,煙技員回收后,再與《差異技術指標卡》一起進行綜合分析,將分析結果作為煙技員制定差異化服務計劃的依據,有效提高了入戶指導的精準性。
服務評價——回答讓誰滿意的問題
“上次你講的產前投入政策又搞忘了,你再給講講唄。”西番村的煙農王連貴笑嘻嘻的對普威煙點煙技員蔣茂兵說道。他口中的“差評”,是指手冊中的技術服務評價表,煙技員在完成對應服務后,煙農根據其“表現”進行評價打分。
筆者了解到,《煙農服務工作手冊》里對服務標準、服務禮儀規范均進行了明確,服務標準里又進一步規定了服務方式、服務內容、服務時間、服務范圍、服務次數和服務人員,煙技員在提供服務時直接參照執行即可。在“差異化服務、精準性指導”的執行和落實中,為保證服務成效,縣局(分公司)專門成立了由分管副經理牽頭,煙葉科、客服科、內管組組成的聯合檢查小組,采取定期、不定期電話抽訪的形式對煙農進行回訪。
“煙技員在服務時的一言一行,直接關系行業對外形象,為煙農提供‘溫馨式’的服務,并對服務人員的言行舉止進行規范,是提升煙農滿意度的關鍵舉措”,米易縣局(分公司)副經理張偉評價道。
“在整個服務體系的實施過程中,有效的監管手段不可或缺”。他補充道。
為此,《煙農服務工作手冊》進一步明確了服務評價應用辦法,在核實煙農評價和電話抽查結果的基礎上,將評價應用于個人績效考核、年度綜合評價等,有效的促進了服務煙農的落地生根。
“策劃、實施、評價、改進”是貫穿整個服務體系的主線,在這一過程中,米易縣局(分公司)更加注重服務對象的感受。
“每一環節的工作結束后,各煙站將組織召開煙農座談會,對煙農提出的意見和建議進行分析整理,對存在的不足進行及時改進”。米易縣局(分公司)煙葉科科長蔡明才說道。
服務標準深度介入,跟蹤回訪及時跟進,“服務定制”自然收效明顯。目前,全縣共發放《煙農服務工作手冊》120余份,《煙農服務卡》3600余張,完成了3600余戶煙農基本信息、服務需求收集工作,制定“差異化”服務計劃4700余條,開展“差異化”服務2400余次,煙農滿意度進一步提升。
“煙農增收、互惠共贏。”張映杰表示,作為新形勢下穩定煙農隊伍的一次重要探索,“服務定制”的意義正在于此。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