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據《中國煙草》報道 從2003年中央電視臺推出“最美”系列評比開始,“最美”成為社會上的熱門詞匯。如果要評比最美煙區,記者以為非云南騰沖界頭莫屬。
高黎貢山的清甜山泉、印度洋的暖濕季風、北回歸線的和煦陽光、孟加拉灣的調勻降雨等四大自然優勢,已經讓界頭煙區占據得天獨厚的優勢。而綠色生態的發展理念、配套技術的支撐和共享的發展成果,更是讓“最美煙區”名副其實。
近日,記者造訪“最美煙區”,去探尋那“最美”背后的綠色奧秘。
統一思想找準“痛點”
春意盎然間的萬畝油菜花海,烈日炎炎中生機勃勃的綠色煙葉,晴空碧日下滿是金黃的水稻銀杏,皚皚白雪里孕育生命的希望。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高黎貢山下的界頭鎮,花園盆地,邊陲江南,人間仙境。
“‘人間仙境’離不開良好的自然生態優勢,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去保持、增強這種優勢。”保山市煙草專賣局(公司)局長(經理)對記者說。
2011年,云南省政府首次提出“綠色生態煙葉”發展新理念,2012年開始,云南省公司大力推廣“綠色生態新煙草”,在省內選取以騰沖界頭為代表的優質煙葉產區,探索綠色生態煙葉發展新路徑,希望能充分發揮其“天時地利”,開創綠色生態煙葉發展的新模式。
“高黎貢山綠色生態優質煙葉生產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項目就是在這一背景下開啟的。作為國家煙草專賣局2012年重點科技項目,項目計劃從2013年1月開始,用3年時間,由保山市公司、云南省煙草農業科學研究院和該院農業環境資源研究所共同合作,以建立綠色生態優質煙葉生產技術體系為目標,主要圍繞科學施肥、綠色植保、節能減排、GAP管理為核心開展關鍵技術研究。
但在項目啟動之初,煙農群體對于綠色的發展理念接受程度還不是很高。“其實從2008年開始,界頭煙區就被一些世界煙草巨頭選中,作為其重要的煙葉生產基地,界頭煙農也較早地接觸到了如國際GAP管理、生態環境保護、煙葉質量安全管控等先進生產技術和模式,有著較為良好的群眾基礎。但對于我們推行的一系列減肥減藥新技術,煙農群體還是存在一些畏難情緒,怕影響產值效益。”保山市局(公司)煙葉生產技術中心主任如是介紹。
對于祖祖輩輩生活在這里的煙農來說,清新的空氣、溫潤的環境、肥沃的土壤,都是造物者的恩賜;外人“垂涎三尺”的良好生態環境,長期生活在這里的煙農體會得并不深刻。“20多年了都是這么種煙,也沒見出啥事兒,怎么突然要改呢?”一位煙農對記者說出了自己當時的心聲。
用完的農藥瓶隨手扔在田間地頭、生活垃圾隨便堆在村中角落、采收完的秸稈在地里直接燒掉……一件件看似不大,卻與綠色生態理念相悖的事情時有發生。“綠色生產不能只是行業內自說自話,煙葉畢竟是煙農種出來的,如果不做通煙農的思想工作,這項工作很難得到有效推廣。”騰沖分公司煙葉科科長對記者說,“讓煙農接受綠色生態發展理念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伴隨生產關鍵措施的推進,逐步得到煙農認可。”
為此,保山市公司加大宣傳推廣力度:每一次針對重點環節技術的推廣現場會、介紹會,都是不能錯過的機會;每一份發放給煙農的資料、每一處煙農能看到的地方,都是推介綠色發展理念的陣地。每年宣傳資料不少于3000份,每戶煙農都宣傳了10次以上,通過高頻次推介,使得綠色生態發展理念漸入人心。
“說多少”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說什么”。“只有有的放矢,找準煙農群體的‘痛點’,才能讓宣傳更有效果,也才能讓煙農群體主動認可、接受綠色發展理念。”保山市局(公司)副經理介紹說。
“經濟”,無疑是煙農群體的一大“痛點”。根據著名的“經濟人”假設,每個人都是以完全追逐物質利益為目的進行經濟活動的主體,對于常年“靠天吃飯”,并不能建立起穩定收入預期,經濟積累又較為薄弱的煙農群體,這種特征更為明顯。因此在宣傳的過程中,保山煙草人以此為切入點,配合行業近年來煙葉價格調整政策,著力介紹綠色生態煙葉的價格優勢,深得農戶認可。
“健康”,則是煙農群體的另一“痛點”。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但各類“富貴病”甚至一些不治之癥,也因為飲食安全、生態安全的薄弱而屢禁不絕。綠色生態的田間生產,才能得到優質安全的食品,也才能確保身體健康。
“少打農藥、少用化肥,符合綠色煙葉生產要求的煙葉,才能有市場、有扶持。而且這煙種一季就交上去了,地可是自己的,如果農藥、肥料用多了,垃圾隨手扔在地里,污染了土地,那以后種什么都賣不出好價錢啊。還有,這地里長出來的東西,還是咱農民自己吃得多,萬一弄出點病來得不償失啊。這么多年了煙草公司從沒虧待過大家,所以就請配合煙草公司的新模式工作吧。”騰沖界頭煙技員和記者分享著自己的推介話語,“從這些方面入手進行介紹,煙農的接受程度明顯提升,當前界頭煙農對于綠色生產理念的接受程度高達95%以上。只有煙農認可了,綠色生態煙葉生產才能真正落到實處。”
標準引領突出“重點”
統一了煙農思想,接下來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才算“綠色”?
在保山煙草人心目中,“綠色”意味著全覆蓋的標準。科學施肥、綠色植保、節能減排、GAP管理,每一個環節都是“綠色生產”,但只有單一環節就不能算作是完全的“綠色生產”。
對此,肖志新解釋說:“項目開展的目的,就是要在煙葉生產的全流程,實現綠色生產系統集成、規模應用,優化生產布局,保護植煙環境,實施科學施肥、綠色植保、清潔生產。構建‘以農業防治為基礎、以生物防治為重點、以物理防治為輔助、以化學防治為補充’的煙草有害生物綠色防控技術體系、綠色生態煙葉植煙土壤保育、肥料管理技術體系以及綠色煙葉烘烤體系,編制綠色煙葉標準,打造綠色生態煙葉生產的‘綠色、生態、優質、安全’品牌。”
為此,保山市局(公司)在各科研院所、工業企業的配合下,開展了廣泛深入的研究,圍繞煙葉生產核心環節開展關鍵技術研究,集成綠色生態優質煙葉生產關鍵技術體系,制定出一系列企業標準。“綠色生產,標準引領。有了標準,才能有的放矢地將各項綠色生產要求落在實處。”保山市局(公司)煙葉生產技術中心胡博士對記者說。
要標準引領,更要突出重點。保山市局(公司)在產前、產中、產后的烤煙生產重點環節,加大力度開展研究。以烘烤環節為例,胡博士向記者進行了詳細介紹。
煙葉“三分種、七分烤”,煙葉烘烤是烤煙生產的重要環節,雖然通過近年來大量推廣密集烤房,較好實現了減工降本增效的目標,但并未改變對于傳統燃料的依賴和對環境的影響。
“保山地區缺乏優質煤炭資源,主要烘烤燃料是褐煤和柴,全市每年烘烤需要消耗煤炭30萬噸左右、柴7萬噸左右,按照正常比例換算,每年烘烤用柴量相當于4000多畝的林地面積。” 胡博士說,“這不僅破壞植被,還造成排污,明顯與我們的綠色生產理念相違背。探索一種清潔環保可持續的替代能源勢在必行。”
經過對于各類新能源烤房的充分調研,結合當地實際,保山市局(公司)選取了新型生物質燃料。作為傳統的農業大市,保山地區生物質資源充足,經過處理后,生物質燃料不但能完全滿足烤煙烘烤需求,使有害氣體排放量大幅下降,而且更能有效提升煙葉烘烤質量,并實現減工降本。
不起眼的秸稈、鋸末制成的燃料竟然有這么大的作用?看出記者的疑問,胡博士耐心解釋說:“生物質燃料在價格上較燃煤有一定優勢,燃燒后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有害氣體排放量同比大幅下降。通過設備調整,生物質燃料燃燒時溫度更精準、更可控,不但使得烤出的煙葉質量更好,而且添加燃料的時間間隔相比傳統燃料大幅提升,之前50座密集烤房烘烤需要20個人日夜看護,而現在只用4個人就能輕松完成。”
在周鋒看來,推廣新型生物質燃料的好處遠不止這些,生產生物質燃料,需要大量收集作物秸稈,去除田間的秸稈可以有效降低土壤中的病害,為來年的綠色種植奠定良好基礎,減少煙農的種植投入,而且收集秸稈的過程,也能為煙農帶來一定的收入。
打造“亮點” 成果共享
隨著項目的逐步推進,綠色、生態、優質煙葉已經成為界頭鎮的響亮名片。但在保山煙草人心目中,開展綠色生態煙葉生產,必須要實現“環境保護、科技支撐、煙葉生產、輻射帶動”四大功能,特別是通過科技引領,輻射帶動當地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
那如何輻射其他產業呢?對此,保山煙草認為:要通過綠色生態優質煙葉示范區的建設,不僅打造綠色煙葉發展“亮點”,給煙農帶來實實在在的收益,而且還要輻射帶動如油菜等觀光農業的發展,讓當地政府、其他農戶切實感受到“綠色生態”發展理念帶來的新變化。
油菜是除烤煙外界頭鎮農戶普遍種植的另一經濟作物,但這種十字花科植物,也和煙葉一樣,飽受蚜蟲的侵襲。當地油菜種植仍在用傳統的農藥防蟲,油菜開花時雖然壯觀,但游客聞到的卻是農藥刺鼻的氣味。自項目啟動以來,騰沖農業局與煙草公司緊密協作,通過煙蚜繭蜂等生物手段防治油菜花田蟲害,效果非常顯著,也帶動了各類生物防治手段在騰沖大農業領域全面應用。
如今,界頭鎮綠色生態煙葉蓬勃發展
“現在到了春天,界頭萬畝油菜花海美得令人陶醉,成為了我們騰沖旅游的又一張名片,有力帶動了當地經濟社會發展。而對于農戶來說,少肥、少藥的土地產出的菜籽油,價格較市場價高出一倍都不止呢。”騰沖農業局的一位工作人員介紹,“其實之前我們也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