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摘自《東方煙草報》
“控制總量、穩定規模”是近年來煙葉工作的頭等任務。新形勢下,如何確保煙農收入持續增長?
貴州煙區審時度勢,在國家煙草專賣局和貴州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轉變觀念,開闊思路,依托煙草農業探索多元化經營,成效初顯。
讓我們透過鏡頭走進貴州煙區,深入了解多元化經營現狀。
利用整治好的基本煙田,轉換單一的生產品類,讓煙田不光種煙,這種探索目前在遵義、畢節、貴陽等地實現了全面開花。圖為遵義市鳳岡縣進化鎮臨江村在煙田開展煙稻輪作。
為抓好促進煙農增收工作,2016年,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煙草專賣局(公司)成立助農增收領導小組辦公室,統籌推動各項工作。圖為助農增收辦工作人員在黔南州甕安縣猴場鎮南京寺育苗工場查看西瓜長勢。
近年來,貴州煙區不斷推進農膜回收工作,將廢棄農膜回收后生產為塑料制品,不僅達到了變廢為寶、增加煙農收入的效果,還有效減少了農膜對生態的污染。圖為遵義市湄潭縣廢棄農膜回收利用加工現場。
育苗大棚是重要的煙葉生產基礎設施,但在過去,每年除了育苗,大棚基本處于閑置狀態。利用育苗大棚做文章,在閑置期種植蔬菜、瓜果等,成為貴州煙區促進煙農增收的重要途徑。圖為遵義市正安縣廟塘鎮木耳村靈芝種植戶吳世長(右三)在大棚內向同村煙農介紹靈芝管理技術。
王開宇攝
2016年,貴州省煙草專賣局(公司)探索建立“互聯網+煙農增收信息化”項目,通過建立統一電商平臺,整合全省煙農專業合作社資源,提高合作社收益,帶動煙農增收。圖為2016年6月29日,遵義市播州區鴨楓合作社“煙農優品”電商平臺線下體驗店售貨員(左)正在向村民銷售合作社自產產品。
畢節市黔西縣林泉煙農合作社利用輪作煙地種植生態有機玉米,促進煙農增收。圖為合作社人員(左一)向消費者推介玉米。
畢節是貴州的主要煙葉產區之一,現有的4萬多間烤房每年有半年左右的時間閑置。經過專家論證,烤房的閑置期正好是雙孢菇市場空檔期。畢節市煙草專賣局(公司)引導合作社利用閑置烤房種植雙孢菇,預計2016年可實現合作社贏利和煙農增收各540萬元。圖為待售的雙孢菇。
“十二五”期間,貴州煙區始終堅持綠色、生態、環保的生產理念,引導合作社利用秸稈和酒糟等開展有機肥堆制,減少了化肥用量,使土壤得到有效改良,煙葉品質不斷提升,合作社還可獲利30~50元/噸。圖為遵義市湄潭縣有機肥堆制現場。
煙農增收,煙葉產業仍是根本。圖為黔東南州岑鞏縣天馬鎮白巖坪煙葉基地單元內煙葉長勢良好。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