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據《亳州晚報》報道 安徽亳州譙城區牛集鎮李集村曾經是煙葉產區,村民李右林沒想到,在種植了近30年的煙葉以后,如今他又種起了小麥。看到天氣預報說有雨,10月12日下午,李右林搶在下雨之前把小麥種到地里,為村里的秋種畫上了句號。
李右林(右一)把一袋麥種倒進了播種機。他沒想到,時隔二三十年,他再次種起了小麥
李右林(右二)希望在下雨之前把麥子種到地里。此時,村里其他村民已經完成了秋種
老煙農30年后又種麥
10月12日,牛集鎮李集村,65歲的村民李右林和老伴請來村里的播種機,把一整袋麥種倒進機器里。機器轟鳴,麥種被陸續送到松軟的土地里。而附近的麥田里,有的麥苗已經從土里鉆了出來。
“種了將近30年的煙葉了,猛一種小麥還有點不習慣。”李右林笑著介紹,前幾天同村的一個村民象征性地收了點錢,就把這近兩畝土地交給了李右林,然后出去務工去了,“聽天氣預報說明天就有雨了,俺莊其他人基本上都種完了,我們這算是收尾了。”
李右林現在種著約20畝地,其中只有5畝是他們家的,剩下的是同村村民流轉給他的。說是流轉,他們也只是象征性地跟李右林要點錢。李右林就在這些土地里種植著中藥材、小辣椒以及小麥等作物。
李集村多年來一直是“煙草村”,每年這片土地上種植的大部分是煙草。2015年省里取消了亳州市的煙葉種植計劃,包括李右林在內的村民們被迫改變了他們二三十年的種植習慣。
改變迎來新發展
在從牛集鎮去往李集村的路上,放眼望去,映入眼簾的是綠油油的青菜,間或有紅彤彤的小辣椒。種植蔬菜、中藥材在當地成了“主流”。
“原來種煙葉效益也不錯,但是需要很多人。”李右林介紹,從育苗到打杈再到炕煙葉,有時候全家上陣人手還不夠,“種那么多年了,也成了習慣,一到季節就種煙葉,也沒想到種別的。”
李右林介紹,煙葉種植計劃被取消后,他們確實擔心過收入會下降,但是現在來看,當時的擔心是多余的。“種中藥材和小辣椒的效益也都不錯,我北邊那塊地種的就是小辣椒,每畝地也能收入四五千塊錢。”李右林說,他們老兩口在家照顧,兒子、兒媳都外出打工了,一年下來也能掙不少錢。
和李右林一樣,村民李玲家4畝多地也全部種的是煙葉。如今,中藥材、辣椒和小麥頂替了煙葉。
經濟作物“唱主角”
據李集村委會主任王巖介紹,李集村共有4860畝左右的耕地,截止到10月12日,秋種已接近尾聲。在種植的作物中,經濟作物占到了70%左右。
“以前煙葉是我們種植的大頭,現在依然是經濟作物‘唱主角’。”王巖介紹說,當地村民普遍具有經濟頭腦,不種煙葉了,就改種收益較高的蔬菜和中藥材,種植糧食作物的只占30%,“我們這里你很少能看到成片成片的麥田。”
“只要人肯干,地就不偷懶。種地的觀念也得及時調整,要敢于改變。”李右林說,他現在覺得不方便的就是他種植的這些地塊過于分散,“如果能合并成一大塊,就可以用大型機械種收,會方便很多。”
天色漸晚,也越來越陰。麥種終于都播到了地里,李右林松了一口氣,他可以安心地等待著一場秋雨的到來了。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