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據中國青年網報道 “煙變錢、煙變糧,賣完烤煙再趕場”,這是過去我國西南地區農村廣為傳唱的民謠。據歷史文獻記載,煙草作為“舶來品”從十六世紀相繼由菲律賓、越南、朝鮮等國家傳入。至今已有四百余年的播種歷史及制作經驗,如今在中國已得到廣泛種植。
云南作為我國第二煙草產區,不管是從地理位置、國家政策還是煙草質量和產量,均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為進一步了解現代煙葉制作過程,7月31日,四川農業大學尋陌赴云南省昭通市布嘎鄉探尋這一傳統技法。
種煙、打煙、山水之間
“看看漫山遍野的,綠油油的大葉子,這些啊,就是我們種的煙葉。”布嘎鄉白石村村民鎖賢斌向我們介紹到。布嘎鄉是被昭通市政府重點扶持的少數民族貧困鄉,白石村全村幾乎每家每戶都會種煙。每年農歷臘月二十幾號,也就是在年前,村民們就要將自家的煙種種進地里。在次年清明后、谷雨前,當地村民會將已經過培養的煙苗種進地里。
“我們可不是直接把這些政府給的煙苗種進去那么簡單,當每年二月從煙站收購煙苗之后,自家還要將煙苗套營養袋進行培育?!卑资宕彘L保德蛟解釋道,營養袋里除了必要的營養激素外,還需添加煙囪灰或者地里的泥土,經過長達近兩個月的培育才可種植。
兩個月的泥土養分的吸收,兩個月陽光充足的照射。六月底,村民們便開始了一年當中最忙碌的日子。早出晚歸在六月到八月便成為了村里人的‘家常便飯’。除草、去定芽、打農藥,成為了打煙前必不可少的步驟。團隊調研的日子恰好趕上他們的農忙高峰期。
孩子幫大人抱著煙葉。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陳瑞琪 攝
天剛蒙蒙亮,便開始了一天的勞作。一家老小全體出動,分工明確,孩子們負責掰煙葉,大人們則將掰好的煙葉抱出煙地,搬上車子。中午到下午正是云南一天當中溫度最高、太陽最曬、紫外線照射最強的時候。這時候能夠清楚地看到草帽下的他們被汗水打濕了后背,豆大的汗珠從額頭上落入田間。直到日落西陲,無法借助光線工作的他們才收工下山,完成一整天的打煙工作。
烤煙、賣煙、裊裊炊煙
晚上八點過,村子兩頭的烤煙廠立刻躁動了起來。各家的三輪車陸續到達兩地,滿載著的不僅是一車車煙葉,還有一家人心中的喜悅??諝庵须硽柚鵁熑~的清香,接著昏黃幽暗的燈光。借用棉線,煙農們將煙葉捆綁在竹竿上。綁好的煙架近三十斤掛在烤煙房的架子上。
煙農正將煙葉綁在桿子上,準備送去烤制。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陳瑞琪 攝
所謂烤煙,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烤。村東烤煙廠廠長馬仲愛說道:“將綁好的煙架架滿煙房,填煤加熱,通過高溫蒸干煙葉水份。”馬廠長還向我們介紹道,“一間烤煙房每次能烤700—1000市斤左右的煙,每次烤煙大概持續十天左右。所有的煤都要通過人工添加?;鸩荒芟?#xff0c;煤就不能斷。有時還要半夜起來填煤,一次烤煙下來差不多要用一噸煤。”
在實踐團成員與煙農交談的時候,煙農們仍舊沒有放下手中的工作。兩兩配合,在一遞一接之間,一個煙架很快就綁好了。十天過去,原本嫩綠的煙葉變成了金黃色。陽光下閃耀著的,是煙農們汗水的結晶。
煙農李明書說:“政府發的煙,烤好之后會被送去煙站進行驗收,自家種的煙種,沒經過國家審核,就只能賣給私人商家,價格也會相應降低,賣不掉的,就只能爛在家里?!?/p>
給煙站進行驗收的煙葉質量也有很大差別。品質優良的煙葉價格大約在13元/斤,而品質略差的煙葉每斤就只能賣到八九塊。受煙種和天氣的影響,今年很多煙苗在種植過程中出現許多爛葉、病葉的現象,而這些煙葉幾乎不能被收購。
出現病變的煙葉。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陳瑞琪 攝
煙農種煙的成本一直都很高,得到的凈利潤只有最后收入的七成。向村民了解到,十五畝地的煙葉成本約為15000元,最后收入能夠達到5-6萬元。白石村七成的農戶能夠靠打煙得到以上收入養活一家人,但對于另外三成農戶特別是家庭人口數眾多的農戶來講,打煙的收入不能滿足一家人一年的生活所需。
打工、種煙、時代變遷
在過去十幾年,我國的煙草行業帶領中國一批又一批煙農脫貧。煙農以種植煙草作為經濟來源。而煙葉生產是煙草行業發展的基礎,所以煙農既是煙葉生產的基礎又是煙草行業發展的根本。但最近五年,針對國家庫存高位的嚴峻形勢,國家煙草專賣局對煙草行業進行了宏觀調控,對煙葉的產量及收購加以限制,煙農們的收入在逐年遞減。新形勢下,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為了生計,放下了對這片土地的熱忱,外出打工。煙農的數量正在逐年遞減。
煙農手里拿著一包煙,看了又看,“這小小的一包才能用多少煙葉,咋就比咱這煙葉要貴這么多呢?!?/p>
“現在煙越來越難種了。煙葉穩,我們才有收入呀,但今年這葉子不行呀?!睙熮r李明書嘆了一口氣,扶著身旁裝滿煙葉的三輪車,搖搖頭,“只有像我們這樣年齡稍微大一點的,才愿意留在家里種煙,因為出去了也找不到工作了?,F在年輕人都愿意出去打工,比在家種煙收入穩定得多,也掙得多。”部分煙農們表示即使行情不及幾年前,但出于生計,會繼續做下去的。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