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認識張習杰,是2015年8月在織金烤煙示范園,煙葉烘烤到中部的時候,當時的示范園在魚塘。地里的煙由于種種原因,長得一般、病害較重,新接任的示范園技術人員張習杰,微笑中帶著靦腆,客氣而寡言。據說剛從煙站調過來,以前沒怎么搞過生產。難怪嘍,煙長得不咋樣,我在心里嘀咕著。
2016年,示范園搬到了現在的馬場,而張習杰仍在示范園工作,繼續承擔課題試驗和技術示范,移栽前去了一次,沒見到他人,只知后期結果不好,烤煙病害多,效果差。
再到織金示范園,已經是今年5月了,移栽后1個月,園區煙株長勢整齊、長相清秀。8月31日,陪同貴州省公司科技處羅勇副處長到示范園看煙株田間成熟度和煙葉烘烤進展,曬得黝黑的張習杰露出白白的牙齒,站在路邊笑著迎接我們,帶我們到煙地,熟練的介紹試驗示范及烘烤情況。走進煙田,感覺一片干凈清爽,加上那天天氣晴朗,照相出來感覺煙葉和湛藍的天空十分協調。采烤后期,地里還剩成熟一致的3~5片煙葉等著砍烤,煙株上無花無杈,地里無殘枝病葉,無塑料瓶、塑料袋、藥瓶等垃圾,田間干干凈凈。這樣的干凈,這么多年來幾乎沒見過。園區旁的10座烤房上寫著使用烤房的煙農姓名,其中有2座寫著:煙農張習杰。張習杰指著烤房介紹說:“這是第四房煙,快下炕了,就等煙地的煙葉充分成熟后一次性砍烤。”他的話還是不多但有問必答,每個環節介紹的清清楚楚。聽他介紹情況的時候,我心想,這真的是那個三年前還不怎么懂烤煙生產技術的張習杰嗎?
一片干凈的煙地,烤房上的名字,微笑著的張習杰,眼前這一切,讓我瞬間心生感動。
也許有人會問:不過是一片干凈的煙地而已,值得感動嗎?當然值得,從事烤煙生產工作三十多年來,為了促進煙株生長、保護煙區環境,不知道強調了多少次清潔生產。而這么多年來,能夠看到的干凈煙地又有幾片?也不是大家懶,關鍵“干凈”兩字的背后,是對標準一絲不茍的執行,是對各環節細致入微的付出,是對畢節煙草責任文化的詮釋。
張習杰,一個三年前不怎么懂烤煙生產的靦腆基層員工,一個管著80畝試驗田的技術員,一個用行動詮釋了“責任”的煙草人。他讓我感動,也相信能感動大家,因為感動我的并不只是他這個人本身,同時也是他身上那種作為畢節煙草人的責任。而這份責任不只在他的身上,這份責任存在于每一個奮斗著的畢節煙草人身上。這便是平凡的感動,亦是責任的感動。
?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