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據中新網報道 作又值煙葉收購季。9月15日,位于湖北省西北大荊山腹地的保康縣八個煙區的煙農,一大早便將烤好的煙葉送往收購點交售。一時間,鄉村公路上布滿了煙農的農用車,全縣21個收購點也頓時變得熱鬧非凡。
收購站技術人員在緊張地忙碌著。 周立羽攝
村民來到收購站交易。 周立羽攝
歡聲笑語間,煙農交流著自家煙葉質量和收成。今年又趕上一個好年成,加上煙葉收購政策利好,預計每家都能賣上個幾萬塊。
保康縣種煙歷史可追溯到上世紀八十年代,經過不斷培育,煙葉產業逐漸從無到有、由小到大,不斷發展。近年來,煙葉種植保持在每年4萬畝左右的規模。同時,作為原生態煙葉的重要產區,保康煙葉已被納入“金神農”煙葉品牌系列,并成為湖北中煙“黃鶴樓”等品牌的原料基地。
據保康縣煙葉分公司經理蘇兆俊介紹,近三十年來,保康煙葉產業一直有力地支撐著保康縣域經濟的發展。據統計,保康煙草部門已累計為全縣投入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資金2.1億元,創造稅收近10億元。更為重要的是,煙草種植已經成為保康縣特色扶貧產業。
保康縣歇馬鎮官斗村的村民盧長登曾是個“遠近聞名”的貧困戶,自打縣煙葉分公司動員他種煙后,當年純收入達到了3萬元以上。從此,他每年種煙都在20畝以上,最多一年種過150畝,最低收入也要超過5萬元。如今,盧長登一家住著近500平米的小洋樓,共有兩部轎車、兩輛農用車、三輛摩托車,日子過得比城里富人還要滋潤。
歇馬煙區馬鹿巖村一組貧困戶王吉學,通過煙草公司結對幫扶后,每年種煙收入5萬元左右,現已有了足夠的積蓄,計劃在今年建造新房。
盧長登和王吉學的例子是保康山區煙農脫貧致富的縮影。如今的保康山區農村,可以說生活條件最好的地方就是煙區,最富裕的農民就是煙農。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保康煙草部門先后投入近20多萬元幫助駐點村發展煙葉產業,使村中貧困戶基本上脫貧致富。
與普通農作物種植不同,種煙葉對技術非常講究。在精準扶貧的號角聲下,憑借煙葉種植的脫貧村,與其背后的“精準服務”密不可分。
在過去的五年里,保康縣煙葉公司每年都會把有限的種植計劃向貧困戶、貧困村傾斜,無償提供育苗大棚、農機等生產設施,并在農家肥推廣、連片生產示范、地膜煙種植、綠色防治等方面配套扶持和補貼政策。
三月大棚育苗、四月大田整地、五月煙葉移栽、七月烘烤加工、九月收購交易、臘月冬耕深翻,總能在田間地頭看到煙葉生產技術員的身影。
“煙農與企業之間就是魚與水的關系,相輔相成,實現雙贏。”湖北保康縣煙葉分公司經理蘇兆俊說,煙農與煙葉公司結合度十分緊密,保康縣煙葉分公司共197名員工,其中162名都常年工作在全縣17個農村烤煙收購點上,“我們的工作就是要接地氣,把服務送到戶、送到田,保障煙葉收購工作順利完成!”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