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金秋時節,正是煙農烘烤收購的“豐收季”,在四川省攀枝花煙區的土地上,放眼望去,在一片白綠相間的色彩里,呈現出“大地寫詩行,煙農笑開顏”的靚麗美景。攀枝花建市僅有52年,種植烤煙已經有30多年歷史。今年,攀枝花種植烤煙9.07萬畝,預計實現煙葉產量25.5萬擔,煙農戶均收入將突破50000元,烤煙產業為煙農和貧困戶致富插上了“金翅膀”。
今年,攀枝花市煙草專賣局(公司)調整煙葉發展戰略,按照“深化煙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同舟共濟推動煙葉產業“做穩、做精、做強”和“減量不減勁、減量不減收”的總體要求,抓好煙葉產業發展。
煙葉是攀枝花重要的經濟作物,許多煙農憑借種植烤煙蓋了新房、買了新車、過上了好日子。因此,在攀枝花二半山區,有這樣一個共識:只要種好煙,就不會貧困。種植煙葉是快速脫貧的一個有效途徑。
但隨著煙葉生產計劃的不斷壓縮,如何利用有限的煙葉資源幫助更多貧困煙農增收致富、防止非貧困煙農返貧,成了攀枝花煙區的決策者們不得不慎重思考的問題。
攀枝花市煙草專賣局(公司)為了穩定煙農、穩定煙區、穩定煙葉主業良性發展,探索煙草農業綠色環保、可持續發展的現代農業路徑。制定了“穩定規模、提升內力、提質增效、促農增收”的工作主線,實施煙田廢舊地膜回收利用、廣建新能源烤房、合理利用烤房、大棚閑置期種植其他經濟作物等方案,堅持以市場為導向,轉變觀念、轉化方式,對保障煙農增收進行了深入的思考和大膽的探索,在穩住煙葉這一主要產業的基礎上,構建了全產業鏈的煙農增收平臺。
創新機制,強化管理成為核心要素
“你瞧,這煙葉不但烤得好,分得也好!我對煙草行業的服務很滿意!”8月30日,在仁和區大龍潭鄉干壩子村宗榮合作社烘烤工場分級現場,煙農趙玉坤一邊接收煙葉一邊高興地說。此時,20多名分級專業隊隊員正忙得不亦樂乎,他們有的將煙葉解夾分類,有的進行分級,有的驗收裝筐,還有的對驗收合格的煙葉進行打捆,現場分工有序、忙而不亂。
趙玉坤說,這個烘烤季,他算是最輕松的。以往這個時候,趙玉坤都會忙得一塌糊涂,自己四處找人幫著采煙、編煙、烤煙,煙葉進了烤房后還要沒黑沒白地盯著,不敢有絲毫大意,生怕烤壞了。一季煙葉烘烤下來,整個人都要瘦一大圈。但今年,趙玉坤覺得自己“有點兒閑”。他將自家20畝煙葉的采烤分工作全部交給煙農專業合作社,而他自己只需抽空到烘烤工場轉一轉、看一看,等著接收煙葉就行了。
與趙玉坤的“閑”相比,有一個人顯得格外忙碌,他就是煙技員何永平。在烘烤工場,只見何永平一會兒到編煙現場指導,檢查分類上爐情況;一會兒到烤房巡視,交代注意事項;一會兒到分級房檢查煙葉分級情況,叮囑隊員們做好“對樣分級”,按照流程操作……
煙葉烘烤工作開始后,何永平就如上滿弦的鐘表一樣忙個不停。何永平具體負責采烤分一體化和專業化烘烤的組織實施、對煙農進行煙葉成熟采摘培訓和田間指導、按照烘烤工藝實施專業化烘烤等。何永平說,每一項工作都事關煙農收益,也事關他的“專業聲譽”,所以他一點兒也不敢懈怠。
煙技員是連接行業與煙農的重要紐帶,好政策下得去,就要鍛造一支出色的技術員隊伍。今年開始,攀枝花煙草緊盯隊伍建設,創新技能評價,對全市254名煙葉技術人員進行技能測評,優勝劣汰、持證上崗。采用理論和實操相結合的方式,分育苗、田管、植保、烘烤、分級五個版塊內容進行測評,結果應用于煙葉基層從業資格和勞動關系認證,促進煙葉技術隊伍業務素質整體提高,確保煙農增收有效果。
在機關,攀枝花煙草成立烤煙生產項目組,以分項目推進、全部門參與、全績效掛鉤的煙葉生產管理模式,打破部門壁壘,成立了由3個煙葉部門、10個保障部門52名人員組成的分階段項目組,按備耕育苗、移栽田管、采烤預檢、收購調撥四個階段成立四個小組,項目組與縣(區)月度績效、年度結果指標共同掛鉤,加大對縣(區)的指導與幫助,形成上下一心、齊抓共管、全員煙葉的良好格局。
在基層,攀枝花煙草開展煙葉崗位技能素質達標工作,以煙技員持證上崗、績效評價、義賽代訓等方式激發一線工作人員的使命感。同時,創新網格化生產收購管理模式,按照“基地單元-煙點-生產網格”的方式劃分網格145個,每個網格確定1名網格管理員,明確了政策宣傳、培訓指導、移栽田管、成熟采烤、預檢分級、帶隊交煙等工作職責,確保煙技員從栽到收“一管到底”。
唇齒相依,精準扶貧加快致富進程
9月1日,是全國高等院校開學的日子,18歲的付海蘋開啟了她人生的一段新篇章。然而,進入高校深造差點成為她一個未完成的心愿。
付海蘋的家在攀枝花市米易縣麻隴彝族鄉紅巖村大火山社,父母是煙農,還有正在讀書的姐姐和弟弟,一家人的收入主要靠十畝烤煙。付海蘋的學習成績一向很好,今年她以536分的成績,被重慶師范大學錄取,可家庭年收入僅10000元的現狀,讓付海蘋的求學之路變得艱難。
脫貧要從娃娃抓起。為解決困難煙農子女上學難的問題,攀枝花市煙草專賣局(公司)在全市范圍內開展了2017年“金秋助學”活動,對審核合格的建檔困難戶子女提供助學資金,付海蘋被納入到本次的助學計劃中。
開學前夕,攀枝花煙草工作人員將5000元現金交到了她手上,解決了一家人的燃眉之急。
“上大學是我唯一的出路,這5000元錢可以支付我近兩年的學費,我選擇了小學教育專業,今后我想回到家鄉,用知識和文化幫助更多的鄉親脫貧致富。”付海蘋稚嫩的語氣中透露著對未來的期望。
付海蘋不是特例,據了解,攀枝花煙草的助學活動已連續開展10年,主要包括“金秋助學”和“我要上大學”兩個大型助學項目,累計幫助貧困學子139名,發放助學金67.3萬元。
行業與煙農唇齒相依,攀枝花煙草深感這份情誼,并不斷挖掘“精準扶貧”的深度,以打造強有力的軟硬件,帶動更多幫扶對象脫貧。
近年來,攀枝花煙草奏響脫貧攻堅戰智力扶貧“號角”。針對貧困村產業發展及技術需求情況,有針對性地實施“定制化扶貧”,采取帶政策解“惑”、帶資金解“困”、帶技術解“難”、帶真情解“憂”方式,結合貧困村的需求精準對接開展智力幫扶。先后援建米易縣麻隴鄉希望小學、東區阿署達農民技術培訓中心、仁和區大龍潭村村民閱覽室……攀枝花煙草組織人員定期入村,以面對面、手把手的方式,為煙農開展實用技術指導和知識培訓。目前,服務團已指導培訓群眾5000多人次,為貧困群眾推廣新技術、新品種32個,初步創建特色產業致富項目7個。
扶貧過程中,攀枝花煙草不單單在軟件上做足功課,更在硬件上下足功夫。今年,全市煙草行業計劃投入1.16億元完善煙區生產所需的水池(窖)、烤房、煙區道路,努力把煙基建設與精準扶貧緊密結合,實現煙水、煙路“全覆蓋”。其中,投入1000萬元在米易縣、鹽邊縣、仁和區全面鋪開新能源烤房改造試點工作,集中改造50座新能源烤房,在彰顯經濟效益的同時突出環境效益。
與此同時,為煙農提供金融服務,狠抓財務“四個惠農政策”的落地,即降低貸款利息,提高貸款額度,延長貸款周期,簡化貸款程序。自然災害保額從800元/畝提高到1200元/畝;防雹物品補貼由去年的50萬元提高到80萬元,建立一套應對異常氣候應急預案,覆蓋了育苗、移栽、田管、烘烤煙葉生產全過程的25項應急措施,為全市5000多戶煙農吃下了“定心丸”。
多元化經營,拓寬致富增收新路子
“煙葉是煙農收入的主導產業,如何引導煙農在減少煙葉產量的同時,通過延長產業鏈,確保煙農的增收才是根本。”攀枝花市煙草專賣局局長、經理、黨組書記楊宇介紹說。
“問題”在水里,“根子”在岸上。盡管煙葉產量政策性計劃縮減,但攀枝花煙草也一直在探索,圍繞“抓好主業保增收,設施利用穩增收,多元經營促增收”總體思路,大力推進“烤煙產業+”發展模式,切實拓寬助農增收的路徑。
9月8日清晨,46歲的谷玉強彎著腰,在閑置育苗大棚里栽下了今年第一株草莓苗。待來年開春,果滿藤蔓,將給谷玉強帶來近千元的收入。谷玉強是米易縣普威鎮水晶觀煙農示范合作社的社員,也是“烤煙產業+”模式下直接的受益者。
“草莓就是依托合作社發展起來的新興增收作物,現在我們這里流行前茬烤煙后茬果,今年要栽3000株草莓苗。”谷玉強忙活著說到。
平日里,合作社里的煙農除了種煙以外,還可以發展其他產業項目,合作社給予技術支撐和資金扶持。草莓種植的第一年,就為合作社帶來了40萬元的收益,合作社的社員人人有份。
據該合作社負責人查紹華介紹,草莓將在春節后大量上市,正巧趕上當地桃花、梨花、油菜花“三花”齊放,大量游客到此賞花、淘山貨,以草莓為主的“采摘游”受到游客親睞,由此形成的農業、旅游業良性互動,直接受益者正是合作社的煙農。
今年,攀枝花由此進一步加大了育苗工場、閑置烤房開展多元經營的力度,增強了煙農增收的“造血”能力和內生發展動力。育苗棚+草莓、育苗棚+果苗、育苗棚+蔬菜、育苗+花卉、“烤房群+”等一大批綜合利用業務在攀枝花煙區遍地開花。成為了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