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據《東方煙草報》報道 11月1日,福建省光澤縣崇仁鄉共青村紫云英壓青后的田塊里,煙農吳福才正忙著收割粒粒飽滿的稻谷。他已經聯系好了通仙煙葉合作社的工作人員,連日的好天氣,稻谷曬上一周,就可以送往尋好的“婆家”去了。
這里是光澤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推廣“紫云英+優質煙后稻”項目的示范種植區。近年來,光澤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大力實施紫云英改良土壤生態環境,實現土壤環境改良,作物效益提高。今年,光澤縣局(分公司)以紫云英改良土壤為“賣點”,與當地兩家糧食加工企業聯合開發的“紫云英+優質煙后稻”促農增收項目,讓1200畝沃土飄起稻香,收獲“黃金米”。
訂單企業“引過來”
2015年,在縣委、縣政府組織下,光澤煙草部門深入鄉村,開展種植綠肥改良土壤課題調研,并得出“提高煙葉品質唯有改良土壤”的結論。
“耕地長期使用過量化肥,加劇了土壤板結硬化,對水資源破壞明顯。”福建省農科院生物技術研究所副所長方少忠說。
如何讓土地休養生息?綠肥紫云英進入人們的視野。紫云英固氮能力強,能有效改善土壤肥力,能使后茬作物增產提效。
“紫云英壓青的時候就感覺田里一直在‘冒水泡’,空氣里到處彌漫著清香的氣味,咨詢過老一輩莊稼漢才知道這些在田里都是‘肥料’。”止馬鎮煙農陳悉有說,“明顯感覺田里的螺螄、泥鰍也逐漸多了起來。”
今年,“紫云英+優質煙后稻”被列入院縣合作簽約項目之一,并成為眾多糧食企業關注的焦點。
“煙草部門掌握著光澤全縣最肥沃的4萬畝耕地,有著素質較高的2000戶農民和100余名遍布各村的煙技員隊伍,公司+農戶生產組織模式已經非常成熟,現在又有紫云英改良后的土壤為‘賣點’,與我們公司打造‘從田間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綠色產業鏈的宗旨不謀而合。”一家糧食加工企業負責人說。
煙農錢袋“鼓起來”
種植紫云英,既享受政策優惠,種植后水稻又增產增效,煙農的錢袋子里多出了三筆“真金白銀”:
第一筆,政策補貼。光澤縣委、縣政府和涉農部門給予種植農戶購買種子、肥料及開溝用工補貼,并配有種植、產量獎勵,合計各類政策補貼約每畝230元。煙草公司則為農戶免費提供紫云英種子、鈣鎂磷肥料每畝25公斤,并每畝補貼45元。經測算,扣除支出,只補貼一項,種植紫云英農戶每畝可以多收入100元。
第二筆,增產增收。據統計,每畝紫云英壓青1800多公斤,田塊就可以少用尿素施肥量10~20公斤,而產量卻能夠增加50公斤左右。去年,崇仁鄉洋塘村煙農邱學生種植了100畝紫云英,他把水稻化肥少用兩成,10月份水稻收獲時一合計,畝產量與周邊農戶對比增加了60多公斤,畝產值多了150元。
第三筆,提質增收。土壤改良后作物價值得到提升,吸引眾多訂單企業。今年合作的兩家企業對“優質稻”都給予了“優價格”:武夷純然公司每畝補貼120元肥料成本、20元種子成本,在同等條件下,煙農每畝可增收140元;三禾米業補貼煙農每百公斤4元,縣農業局再補貼每百公斤16元,按照每畝生產水稻400公斤計算,煙農每畝可增收80元。
“今天我家水稻全部收購結束。畝產量480公斤的水稻,合作社按照每公斤2.5元收購,每畝收入1200元,這與其他農戶基本持平。但是,算上各項補貼,我就比其他農戶多收入不少。”11月6日,共青村煙農吳福才看著過磅稱重完的水稻,臉上流露著抑制不住的喜悅。
經過兩年的探索,光澤煙草逐步總結出了“煙農種植、煙站指導、鄉村配合、多方扶持”的種植模式,今后將通過大力推廣紫云英種植改良土壤,引導煙農種植相對統一品種,引入合作社管理機制,進一步擴大光澤紫云英改良土壤生態煙后稻品牌效益。
“明年我可以種植紫云英嗎?”“紫云英改良后的煙田都可以申請加入‘紫云英+優質煙后稻’項目嗎?”嘗到甜頭后,煙農們的積極性越來越高。
明年原計劃5500畝的紫云英種植面積,意向合同已經簽訂到9000畝,目前紫云英已全部播種完成,稻草出田、開溝排水等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開展。
“走好紫云英改良土壤環境這條道路,今后會有更多更有實力的企業被吸引過來,讓‘煙后稻’成為煙農的‘致富稻’。”光澤縣局(分公司)局長、經理劉家旺談起煙農增收工作,信心十足。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