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蚜繭蜂,就像一只有翅膀的小螞蟻,它產卵在蚜蟲體內,其幼蟲取食蚜蟲,發育成新的成蜂,又產卵寄生新的蚜蟲,周而復始,從而達到有效防治蚜蟲的效果。該技術自2010年起開始在云南省所有植煙州市全面推廣,2014年開始在全國16個植煙省份和云南省大農業上推廣應用,已經成為云南煙草農業主推的病蟲害生物防治技術和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的重要措施。
楚雄州自2010年起開始推廣煙蚜繭蜂防治蚜蟲技術,推廣面積逐年增加,2018年,該技術已經覆蓋全州60.2萬畝烤煙種植區域,還推廣到了24.08萬畝州內其他農作物。該技術的推廣,可有效利用煙蚜繭蜂控制煙蚜對煙葉的危害,減少生產過程中農藥量和防治成本,為楚雄州生產優質原料提供了有力保障。2018年,技術協作單位結合楚雄煙葉生產及繁蜂基地實際,形成蚜繭蜂防治蚜蟲技術方案,采用蚜繭蜂+化學防治方法,減少防蚜農藥的使用量50%以上,蚜蟲種群控制在經濟損失允許的水平以下。
2018年3月,楚雄州培育蜂苗1000盤,蚜苗1000盤,分四次規模化繁育32000盤。繁蜂采用漂浮煙苗繁蜂法,育苗池繁蜂量達到10萬頭/m2以上。在5月初開始分批次接蚜,5月中旬開始進行寄主植物的接蜂工作,至今已基本完成放蜂前的準備工作。煙田放蜂工作自6月上旬開始,各地根據煙田蚜蟲發生情況和田間煙株長勢情況分批次適時放蜂。大農業放蜂工作根據農作物蚜蟲發生情況及繁蜂情況分批次組織放蜂。
生物防治的基本方法一般來說分三種,一是保護利用本地的天敵,增加自然環境的自控能力;二是人工大量繁殖天敵,以彌補環境中天敵數量的不足;三是引進外地天敵,控制外來入侵害蟲。蚜繭蜂防治蚜蟲技術就是人工大量繁殖蚜蟲的天敵蚜繭蜂,補充環境中蚜繭蜂的數量,從而抑制蚜蟲的危害。楚雄州采用放蜂+化防有機結合,既能有效控制煙蚜的為害,也減少農藥的使用量。同時在放蜂時機選擇上,選擇預防式放蜂,強調在煙蚜發生初期、蚜量較低時放蜂,防止煙蚜數量增長,避免造成危害。
蚜繭蜂,這只形如帶翅膀的綠色小螞蟻,自由自在地飛翔在廣闊的田地中,為構建楚雄州烤煙生產的綠色防控體系,提高煙葉產品質量安全,推進煙葉生產可持續發展做出了巨大的奉獻。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