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據《云南日報》報道 從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的左門村委會到南澗彝族自治縣的溫泉村委會,從羅平縣的舊屋基鄉到易門縣的銅廠鄉,云南省廣大煙農一提起省煙草學會組織的“三下鄉”活動,臉上總是洋溢著滿滿的幸福感與獲得感。
農科專家在田間地頭為煙農服務
2015年以來,在云南省煙草專賣局(公司)和云南省科協的大力支持下,省煙草學會開始組織實施衛生、科技和文化“三下鄉”活動,幫助煙農切實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各種困難和問題。為了更好地掌握煙區群眾所盼所需,省煙草學會曾先后10余次深入昆明、文山、曲靖、大理、麗江、玉溪的40個鄉鎮和山村,與煙區農民群眾面對面訪談交心開展調研;為了更好地滿足煙區群眾的需求,省煙草學會主動而為,整合匯聚省級醫療、科技、文化人才力量和技術資源,持續深入煙區特別是貧困村寨,真心為群眾貼身服務、貼心服務。
針對偏遠山區煙農投醫少藥看病難及群眾急需煙草種植技術服務等需求,煙草學會采用“煙草商業+社會組織+知名專家”模式,組織省級10多個醫療衛生學會的專家,省市10多個重點醫院及醫學院校的主任醫師、專家教授,以及多家農科機構的專家教授,組成一流的專家服務團隊,利用節假日深入鄉村山區為群眾服務,不定期奔赴煙區,為群眾送去優質服務。
在賓川、石林等縣,知名專家郭兆剛等開辦了一場場健康講座,600余名煙農擠滿會場;在陸良縣上壩村,11位醫療專家現場開設了心血管、肺系疾病、皮膚病等專業診治點,一天就為535名患者義務診治;在易門縣銅廠鄉,10位專家現場坐診,分專科為519名煙農及貧困群眾提供服務;在祿勸縣,專家們為10位腦癱、高位癱瘓重癥患者會診,提出治療方法……群眾紛紛稱贊:“三下鄉”做實事、接地氣、真扶貧,為我們解決了看病難問題,讓我們享受到了真實惠。
幾年來,每當聽聞省城的專家教授們要來,舉辦地村委會的群眾都放下地里活兒、家里事,早早匯聚在煙站、學校等場地迎接專家們的到來。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送科技、送政策、送知識、送文化、送健康——以“五送”為特色的“三下鄉”活動,走進村村寨寨,滋潤農民心田,成為云南煙草商業全心全意服務煙農、幫扶脫貧的新亮點。
“1畝煙田用老辦法澆水、施肥得用6個工,如果采用水肥一體化新技術,鋪管道及后續的生產過程中總共能省掉4.5個工,如果按1個工70元算,省下的4.5個工就相當于省了315元錢,我種60畝煙就省了18900元錢。”嘗到種煙新技術甜頭的施甸縣由旺鎮中村烤煙種植專業戶楊朝龍說,“這項新技術,是我從去年2017年第3期《七彩云》上刊登的《烤煙水肥滴灌方法》一文中學來的。”
如今,楊朝龍不僅示范帶動了周圍5戶煙農140畝全部采用水肥一體化的方法澆水、施肥,而且還帶動全村煙農爭相傳閱《七彩云》上刊載的各類實用信息。
《七彩云》作為一個重要載體,在“三下鄉”中表現突出。每到一個村寨,省煙草學會都會帶去數百冊《七彩云》分發給煙農閱讀,與煙農分享期刊內容,舉辦煙農座談會交流體會,進一步提高了村民種植技術,豐富了鄉村文化生活。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