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據《東方煙草報》報道 福建是全國重要的煙葉產區之一,實現煙葉產業平穩健康發展,對閩西北地區脫貧攻堅和社會經濟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義。
現實情況是,在“控總量、守紅線”的煙葉生產新常態和大背景下,近年來福建煙區生產規模經歷了逐步縮減的態勢變化——收購計劃從2014年的234.6萬擔曲折遞減至2018年的160.3萬擔,減幅不可謂不大,帶來的陣痛不可謂不強烈。
煙葉種植規模的下降,不僅導致“在哪種煙”這個難題愈加突顯,還衍生出煙農數量減少等諸多問題。數據顯示,福建煙農數量從2014年的5.54萬戶降至2018年的4.11萬戶,“誰來種煙”同樣成為必須應對的一大課題。與此同時,煙區碎片化現象加劇、密集烤房資源閑置浪費、煙基設施設備維保不力等情況也不同程度地存在。
不過,一分為二地分析和看待這樣的現實狀況,其產生的影響并非完全負面:產量與規模趨減,“數量”指標讓位于“質量”效益,一方面倒逼煙葉供給能力和供給水平提升,另一方面也為更高層面、更大手筆調整生產布局、優化資源配置提供了可能性與可操作性。
2018年,福建省煙草專賣局(公司)加大煙葉生產資源優化力度,登記和調整易病田、易澇田、菜后田等“風險田”21.3萬畝。隨后,立足于打牢“自身基礎”和“市場基礎”,推進煙葉生產轉型升級、提質增效,他們著手編制《全省優質煙葉生產資源保護規劃》,在“嚴控規模、堅守紅線”前提下探索優質資源的流動和集聚。
“經過前期充分調研論證,我們確立了優質資源保護規劃的思路和原則。”福建省局(公司)煙葉處副處長章文水告訴記者,“其核心在于,以煙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市場需求導向,推動煙葉生產布局向核心煙區轉移、煙葉生產資源向優質煙區聚集。”
這樣的總體思路,實際上包含了兩個層次的內容。
“生產布局向核心煙區轉移”,實質上是解決產能優化問題。
綜合考慮未來發展潛力和基礎保障功能,福建省局(公司)在《規劃》中提出了三個層次的目標。
“按照三個層次規劃,近期目標和中期(產能)目標層層分解到鄉鎮及行政村,遠期(產能)目標分解到縣。同時,將全省28個種煙縣分為核心煙區和重點煙區兩類,不斷提高核心煙區縣的比例,適當提高煙葉生產集中度。”章文水說,除了產能上的目標,生產布局的優化還體現在種植品種的規劃上,也就是說,要根據工業企業需求,發揮特色品種優勢,逐步提高“翠碧一號”和“K326”種植比例,持續提升煙葉供給質量。
“生產資源向優質煙區聚集”,實質上是解決資源保護問題。
與產能布局目標相適應,《規劃》確定了密集烤房、基本煙田兩項重點資源進行優選建檔,制定落實管護措施。具體來說,就是要從300萬畝基本煙田中選取耕作條件好、煙基配套強、可連片種植的130萬畝核心煙田,把人力、物質等各種資源要素向核心煙田集聚,同時做好5.5萬座重點烤房保護規劃,以支撐近期、中期及長期產能目標,確保煙葉種在“最優質、最安全”的地方。
為了保障現有資源,《規劃》要求,核心煙田內的每座烤房、每個地塊都要登記歸檔,以村為單位建立檔案,由包村煙技員負責落實保護,建立健全“一村一檔一員”管護機制,實現目標管理和動態管理。
除了做好自己的工作,優質資源的保護也離不開黨政部門的理解、支持和參與。“我們提出要積極爭取地方政府支持,將核心煙田納入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區,建立以煙為主、合理輪作的耕作制度,避免地方產業調整與煙葉‘爭地’,穩定一批優質基本煙田。”章文水介紹說。
“規劃科學是最大的效益,規劃失誤是最大的浪費。”珍惜重視每一寸土地,科學規劃每一塊煙田,福建煙區優質煙葉生產資源保護規劃的美好藍圖,正逐步轉化為煙葉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生動現實。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