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據《東方煙草報》報道 去年12月底,陜西省煙草科學研究所烤煙品種選育工作再結碩果。
“歷經近10年的艱苦努力,我們選育的秦煙201終于通過了國家煙草專賣局審定,為陜西煙區又增添了一個優良廣適的新品種。”研究所負責人艾綏龍介紹說。
據悉,該品種是以優質、易烤、廣適品種MS云煙97為母本,以經濟性狀優良、抗病性好、適應性廣的秦煙96為父本,組配選育而成的雄性不育雜交種。
“該品系農藝性狀好,綜合抗病性好于K326和云煙87,原煙外觀多為金黃色,成熟度好,煙氣香氣質較好,評吸質量優于秦煙96,煙葉質量能更好地滿足工業企業需要,具有很好的推廣應用前景。”研究所高級農藝師孫渭介紹說。
秦煙201的選育工作,是陜西煙區創新模式選育優質烤煙品種的生動縮影。
近年來,隨著陜西煙區“北煙南移”戰略的實施,原有的品種布局被打破,烤煙品種科研攻關的重心也從以渭北煙區為主轉變為以陜南煙區為主,同時兼顧渭北煙區的研究格局。
格局變,思路也要變,而找準問題是前提。“經過多方調研,我們發現陜南煙區烤煙品種主要存在著品種單一、產量較低、葉斑類病害和根莖類病害多發、多年種植2~3個品種、品種布局不合理等問題,而關中和渭北煙區則面臨著產量較低、病毒病多發的問題。”艾綏龍介紹說。
當然,除此之外,陜西煙區的品種選育工作還面臨著研發力量不足、選育材料缺乏等困境。
“雖然,我們曾經成功選育了秦煙95、秦煙96、秦煙97、秦煙98等優良品種,但這些品種主要是在90年代為渭北煙區篩選的,而要解決陜南煙區的品種問題就需要重新搭配組合,但是一個品種的選育成功少說也要歷經近10年時間,難以解決眼下優良品種短缺的困境。”艾綏龍說。
“針對問題找辦法!”陜西省煙草科學研究所提出,要緊緊牽住品種這個“牛鼻子”,創新科研模式,開展科研攻關,在品種選育、后備品種篩選、種子服務和品種布局上重點發力,為陜西煙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貢獻智慧。
問題既定,方向漸明。經多方探討,陜西省煙草科學研究所逐步明確了品種選育的“路線圖”。
“要解決眼下產區品種缺乏問題,必須堅持‘育引’結合,強化品種區域試驗和生產示范,邊試驗邊推廣。”研究所品種選育攻關人員張強說。
在品種布局方面,以工業企業需求為出發點,以優質適產為前提,為陜南煙區篩選和選育綜合抗病性較好的品種,為渭北煙區篩選和選育抗病毒病好的品種。
在科研模式方面,以聯合攻關作為陜西烤煙品種選育工作突圍的路徑,積極開展以項目為紐帶的聯合攻關、以材料共享為主的協同攻關和聘請專家進行重點攻關、引進專家進行駐點攻關。
以聯合攻關為例,主要是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中國農業科學院煙草研究所、各市級局(公司)合作,通過聯合申報科研項目,共同成立品種攻關課題組,以項目為紐帶,形成研發合力。
協同攻關則是與相關研究機構構建材料共享模式,互通有無,將優秀的品種或品系引進到陜西煙區,將有突出特點的材料進行交換應用,為陜西煙區快速篩選出適宜種植的烤煙品種。
四種模式,各有優勢。“重點攻關即聘請全國知名的育種專家、植保專家等到陜西煙區給予工作指導,制定對策,保證育種工作方向上不走偏、技術上不落后;駐點攻關,則主要體現在烤煙品種良繁加工方面,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開展長期合作,由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派專家長期駐點,承擔烤煙種子良繁和加工工作。”孫渭介紹說。
據悉,陜西省煙草科學研究所通過四種模式的科研攻關,基本克服了陜西煙區育種工作人力短缺、材料不足的問題,為品種選育工作蹚出了一條“新路子”。
久久為功,善作善成。經過多年的探索和實踐,陜西煙區的烤煙品種篩選和選育工作結出累累碩果。
新品系9E07(QY9E07)、9B02、延安1號參加了全國品種區域華中區試驗,儲備了優良高代品種;在《陜西省烤煙品種區域試驗》項目的支撐下,篩選出了云煙97、云煙99、遼煙17等一批優良品種,為陜西煙區烤煙品種的更新換代奠定了扎實基礎……
選擇優良品種是提升煙葉供給質量的關鍵一步。“隨著煙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陜西各煙區全面鋪開,我們制定了更加明確的品種布局思路,即陜南煙區以質量和抗性為主,兼顧產量,突出秦嶺煙葉質量特色,努力提升陜南煙葉在卷煙工業企業配方中的地位;渭北煙區以產量和抗性為主,兼顧質量,為卷煙工業企業提供優質填充料。”艾綏龍說。
思路一變天地寬。品種的選育和布局的優化為陜西煙葉的可持續發展注入了穩定劑,為彰顯“有特色、用得上、可持續”的陜西煙葉新形象提供了重要保障。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