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貴州省織金縣茶店鄉安樂村村口公路邊,有一片規劃整齊的建筑,這里是安樂煙葉工場。近日,煙葉工場里的人們有條不紊地忙碌著,有的編煙,有的烘烤,還有的將烤好的煙葉搬出烤房。看著金黃色的煙葉,每個人臉上都露出了幸福的笑容,煙葉特有的醇香彌漫在烤房群周圍。
據工場負責人左德恒介紹,安樂煙葉工場占地30余畝,共分育苗、烘烤、分級收購、辦公四個區域。其中密集式烤房60座,可以滿足1500余畝煙葉烘烤使用;育苗大棚6個,可以為周邊村寨近1000畝煙田提供專業化育苗服務。這個煙葉工場不僅改善了安樂村的煙葉生產條件,還解決了當地部分村民的就業問題。
50多歲的煙農合作社成員李少琴一邊搬運煙葉,一邊說:“我和老公都加入了煙農合作社的專業服務隊,一年下來收入真不錯!”
家住茶店鄉大營村的李少琴已經連續6年給曾正華家庭煙葉農場提供服務。她主要負責把煙田里成熟的煙葉采摘下來,編好后送進烤房。而她采摘的區域正是自家的田地,她把自家的地出租給曾正華用。當煙葉移栽、采摘及田管需要季節性用工時,她都會到田里干活,掙些工資補貼家用。
在當地,像李少琴這樣把自家土地出租、又到地里打工的農民不在少數。他們不僅可以獲得土地租金,還能獲得打工報酬,而且可以規避種植風險。通過權衡比對收益和風險,他們很愿意在出讓土地后,再回到地里成為“打工族”。
“我今年種植煙葉180多畝。采烤期間,平均每天在我這務工的人有十多個,最多的時候有20個,每天每人工資120元。我的農場明年整地、起壟、移栽、采烤等環節要2000左右個工,單這筆開支就要20多萬元。”曾正華說。
從開始種煙起,曾正華就請鄰里鄉親們來幫工。他通過種煙不但實現了增收致富,還帶動了本村20余名村民就業創收,這其中一半以上都是貧困戶。一年下來,幫工的農戶收入少的有七八千元,多的一萬多元。對于貧困戶來說,這是一筆不少的收入。
在安樂煙葉工場寬敞明亮的分揀定級區,20多名年齡不等的男女有的在專注地分揀煙葉,有的在運煙,有的在清理衛生,一切都井然有序。
烤煙分級服務隊隊員楊均敏告訴筆者:“我們參加烤煙分級服務隊后,煙草公司對我們進行了專業培訓。我們通過考試才能上崗,正式成為分級服務人員。現在,我在家門口工作,收入穩定,還能照顧家。”楊均敏粗略算了算,通過在煙葉工場和煙田里打工,他一年能賺2萬元左右的勞務收入。
“煙葉產業為當地農戶提供了許多就業機會。在今年約50天的煙葉收購期內,煙葉分級等環節的務工人員可實現總收入175萬元。”織金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煙葉客服部主任程明義介紹說,“隨著煙葉生產要求愈加精細化、專業化,對用工產生了較大需求。目前,煙葉種植畝均用工一年20個左右,每個工約120元,這些工作機會有效增加了當地農戶的勞務收入。”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