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nóng)閑時節(jié),河南省三門峽市盧氏縣官坡鎮(zhèn)蘭東村閆增山的小院里歡聲笑語,幾個人圍在一起一邊分享著豐收的喜悅,一邊暢想著明年的希望。
“種煙半輩子,今年頭一回賣了一百多公斤中桔二煙,這多虧了林子,明年種煙還要按照林子的說道,把煙種好。”聽老閆這么一說,一旁的趙占儒附和道:“咋不是哩,別看咱們比人家林子多吃了幾年飯,可在種煙上還得跟人家林子多學(xué)學(xué)。”
老閆和老趙都是古稀之年的老煙農(nóng),他們口中的林子,是同村的后生劉和林。劉和林在種煙當(dāng)中的一些舉動,在村里人眼中有些異樣“古怪”——
下地干活,肩上挎?zhèn)€布兜兜
年輕時,劉和林在靈寶金礦打拼,掙了不少錢。四十歲那年眼見金礦上的日子一天不如一天,便返鄉(xiāng)當(dāng)起了煙農(nóng)。有一年,村里一個叫趙小成的煙農(nóng),種了五六畝煙葉,因不注意田間衛(wèi)生,把煙花煙杈、殘葉病葉隨地拋棄,當(dāng)年幾畝煙葉“顆粒未收”,一家人哭天喊地。這一場景在劉和林的心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劉和林在心里思忖:眼下種煙常規(guī)技術(shù)都好說,最當(dāng)緊的是田間衛(wèi)生。廢舊地膜、煙花煙杈、病葉殘葉、煙桿煙根都是病害的傳播源,必須把這些東西清理干凈。于是,劉和林一家人下地侍弄煙葉時,每人肩上都要挎?zhèn)€布兜兜,把掐下的煙頂、抹掉的煙杈、打掉的煙葉小心翼翼地裝進(jìn)兜兜里,拿出煙田挖坑深埋。
這還倒罷了,在村里人看來,劉和林更出奇的舉動還在后頭,他在深翻煙田時,肩上也不忘挎?zhèn)€布兜兜,把翻出來的煙根,甚至是很小的須根都要小心翼翼地?fù)焓捌饋?#xff0c;裝進(jìn)胸前的挎兜里,拿出煙田挖坑深埋。
灌溉煙田,不用河水用泉水
劉和林的門前有二畝半地,蘭草河水從地頭流過,引水灌溉非常便利,只需在地頭的水渠里開個口,河水順著地勢就流進(jìn)煙田了。而劉和林卻舍近求遠(yuǎn),放著便利的灌溉條件不用,花錢買來水管子接在自家的水龍頭上,用泉水澆煙。村里人看到劉和林的舉動十分不解,調(diào)侃道:“林子,你咋真傻呢!”面對左鄰右舍的嘲笑,劉和林嘿嘿一笑說:“自來水是從后山引來的泉水,比起河水更干凈,用它澆地更放心。放著泉水不用那才叫傻呢!”
采摘煙葉,站在地頭細(xì)打量
“這采摘煙葉可是個眼力活,一生一熟間差天差地。種了這十幾年煙葉我算明白個道理,整地施肥、打頂抹杈樣樣活計都重要,可是這起采收烘烤更重要。就說采摘煙葉吧,采早了,是生煙,炕出來是青煙,一文不值。采晚了,熟過了,烤出來是黑糟煙,也不值錢,只有不早不晚恰到好處,才能烤出好煙葉賣出好價錢。”劉和林對煙葉采收的重要性認(rèn)識深刻。
這些年,每次到大田采收煙葉,他總要站在地頭仔細(xì)打量一番,對煙葉成熟情況了然于胸后才下手采摘,做到熟一片,采一片,不留熟葉,不采生葉。
劉和林在種煙時管用怪招,讓他成了官坡鎮(zhèn)十里八村有名的種煙能手。同樣是云煙87品種,他的畝產(chǎn)總在180公斤左右,畝產(chǎn)值總在5000元往上。今年種煙8畝,交售煙葉1450公斤,收入4.8萬元,畝產(chǎn)值6000元,光中桔二就賣了850公斤。他的“古怪”舉動影響和帶動著左鄰右舍,大家跟著學(xué),照著做,種煙收益一年比一年好。閻增山、趙占儒兩位老煙農(nóng)就是劉和林“古怪”經(jīng)驗(yàn)的受益者。
篤行致遠(yuǎn) 2024中國煙草行業(yè)發(fā)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