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是云南省德宏州隴川縣戶撒鄉唯一一個邊境村,是戶撒鄉易地整體搬遷的一個村,是距離緬甸最近的一個村。走進村莊,撲面而來的是一股現代氣息,映入眼簾是整潔的路面,錯落有致的房屋,土黃色的墻面,迎風飄揚的紅旗,嚴肅莊重的櫥窗,綠油油的樹木,和藹可親的村民面孔,仿佛走進了如詩如畫的世界……
“小支部筑牢村民幸福墻,小支部撐起村民幸福一片天”,就是這個僅有7名黨員的黨支部,進一步激發黨支部和黨員創新活力,進一步把黨員、群眾組織起來、凝聚起來,探索出了一條“以黨組織為引領,把組織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的農村基層黨建工作新路徑,通過黨組織領導村民自治,團結動員群眾,全村一改以前臟、亂、差的局面,人居環境得到大幅提升,實現路平了,水凈了,綠多了,村美了,人人感受到人居環境提升帶來的幸福,美好環境家家得到了益處。
“以前我們坪山村所轄的南補八官住房破爛不堪,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屋外下大雨、屋內下小雨,住房安全毫無保障,沒有廁所,“撒風景尿,風景屎”隨處可見,基礎設施嚴重滯后,一度成為戶撒鄉貧困程度最深、貧困面最廣、村容村貌臟亂差最突出的村寨”,坪山村黨總支書記尹朝寬回憶起原來南補八官的舊貌,意味深長的說。為了改變這種舊貌,全村7名黨員一盤棋,黨組織積極發揮潤滑紐帶作用,組織黨員分組到每家每戶作群眾思想工作,黨員帶頭搬、帶頭干、帶頭拆,以親朋好友作為突破口,逐戶解決問題,通過黨支部和黨員的努力,南補八官的搬遷、合并、拆除舊房工作得以順利完成。全村民房和基礎設施取得翻天覆地的變化,成為了名副其實具有民族特色的邊境美麗新村,一改全村以前“男大難娶、女大難嫁”的問題,嫁入本村的外人逐漸增多。
“鷹飽不抓兔,兔飽不出窩”,村民金臘想這樣形容原來的村容村貌。他含有一絲羞澀的說:“大家現在看到路兩旁的菜地,原先房前屋后都是荒地、雜草叢生、亂堆亂放。黨支部為了改變種種陋習,由黨員帶頭統一規劃開墾菜地,村黨支部統一購買發放菜種,通過黨員帶著干、群眾跟著干,每家每戶都在院場種植了疏菜,庭院經濟也逐漸發展起來,同時達到了美化綠化的效果,全村綠化美化工作實現了大改善”。黨支部和黨員帶領群眾砍竹子、破竹子、編竹籬笆,先在前面一塊空地上教群眾編籬笆圍欄,等教會后群眾統一樣式自家編自己的籬笆圍欄,全面提升人居環境。每個新居設計實現了廚衛入室,由于景頗族群眾一時間無法適應新的生活方式,全村幾乎每一戶都選擇搭建簡易廚房用于生火做飯,極大影響了新村整體新貌,與新居生活格格不入,黨支部和黨員積極做好群眾思想工作,帶頭拆除私搭亂建的廚房,通過黨組織和黨員的帶頭,群眾逐步扭轉了傳統的生活方式,主動及時拆除了搭建的廚房。
然而,整體搬遷后,沒有產業也是不行的,光靠政府救濟只能解決“燃眉之急”,不是長久之計。村支書余輝說“以前我們景頗族居住在山上,靠山吃山,收入單一,不會發展產業,搬下來了,住房問題解決了,但如何富起來、穩下來的問題還需進一步解決”。面對此種困局,全村黨員不等不靠不拖,帶頭做、先行先試,通過黨組織和黨員帶動,全村產業結構調整優化升級工作取得重大進展,全村謀發展想致富的愿望日益強烈,形成了向黨員學習、向黨員看齊、追趕黨員發展步伐的良好形態,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單一向多元化發展,群眾增收致富渠道逐步拓寬。建設滇緬國際雨林公園,開展了騎友聚會、越野挑戰等一系列賽事和活動,成為隴川戶外運動、鄉村旅游、生態旅游的首選目的地。
村民李清慧回憶起第一次舉辦雨林邀請賽的時候,自豪的說:“我們中寨的傈僳族施二和祝二在今年五一的越野挑戰賽活動中賣了6頭火燒豬,賺了2萬多塊錢。南補八官的景頗族金憶城看到活動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到坪山來,利用自己家的位置優勢,開起了坪山第一家景頗族農家樂,月收入6000元以上……”
“黨員帶頭管,管出了新村貌”。工作隊長屈生華這樣稱贊南補八官黨支部。起初南補八官群眾環境意識淡薄,環境臟亂差、污水橫流、亂扔垃圾、垃圾隨風飛揚等問題十分突出,村寨管理混亂,南補八官黨支部在執行戶撒鄉確定的環境衛生日的基礎上,結合本村實際把每一個星期日作為本村的環境衛生日,把全村劃分為黨員片區、婦女片區、青年片區并實行門前衛生“三包”責任,同時實行黨員和村干部一人掛鉤7戶的方式積極引導農戶做好室內室外衛生整治工作。由黨員帶頭執行,做好簽到,并納入黨員積分制管理。建立健全村規民約,對無故不參加環境衛生日的農戶將罰款50元,通過黨組織領導村民自治,團結動員群眾,全村一改以前臟、亂、差的局面。
“小陣地大舞臺”。一個支部就是一座堡壘,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我們這么說也是這么做的,村支書余輝神采奕奕的表示,我們組建了黨群活動中心,這里也是我們全鄉唯一一個村小組新時代德宏講習所,今年以來講習所共開講8次參與群眾達350余人次,真正成為傳播好黨的聲音的主陣地。這里也是群眾文化娛樂的大舞臺。送戲下鄉、七一活動,文藝表演等都進黨群活動中心,極大提高黨群活動室的利用率。同時,還由村子里的人自發組織為放假回家的孩子開展景頗文字、歌舞等傳統文化的培訓,既傳承了我們的民族傳統文化,又發揮好黨群活動室的作用。真正讓黨群活動中心“活”了起來,人氣旺了起來。
“你我都一家,那分你我他”,村民岳麻銳用樸素的語言表達了自己對民族團結的心聲。這里地處邊境地區,民族成分多元,少數民族信教較為突出,在促進民族團結、宗教和順壓力較大,村黨支部始終堅持民族宗教政策進村寨,讓民族團結理念扎根群眾心上,民族團結方面黨員始終帶頭踐行民族團結理念,村內有紅白喜事、民族節日黨員帶頭相互幫忙、相互參加,融合了阿昌族的青龍白象等民族元素,雖然這個村是純景頗族村寨,但是景頗族群眾能夠接受其他民族元素落地本村這也是踐行民族團結的最好體現,全村還呈現出各少數民族都掌握其他少數民族語言,不同民族之間可以無障礙溝通交流,繼續保持民族大團結的良好局面。
村支書余輝最后擲地有聲的表示:“我們要讓黨旗在脫貧攻堅的戰場上飄起來、黨組織牌子掛起來、黨員站出來。通過抓黨建,用黨旗引領讓貧困村從“末梢”變為“前沿”,成為邊疆黨建示范村、東西聯合扶貧開發示范村、鄉村旅游示范村、鄉村振興戰略示范村、民族團結進步示范村……”
“什么都不缺,就缺一個媳婦了”,28歲的村民金臘想說到這句話的時候,眼睛里充滿無限向往……,這里流傳著種植烤煙能夠實現“蓋煙房、買煙車、娶煙媳婦”的目標。南補八官屬于集貧困、邊境、民族為一體的村寨,受傳統思想影響,過去,景波族群眾過著以采集山上野菜作為主要收入方式,養殖業、種植業相對粗放,產業發展,經濟發展遠遠落后于其他村寨和民族。村支部積極引導發展煙草產業,但是起初群眾對新興產業不了解、不接受,參與極低,甚至有抵觸心理,面對此種困局全村黨員種植、帶頭做,先行先試,充分發揮了黨員模范帶頭作用,并積極做親戚朋友的思想工作,通過黨員帶頭,群眾從抵觸烤煙產業到爭先恐后種植烤煙,目前全村烤煙種植面積127畝,達到戶均2.7畝,畝產值達3500元至5000元,成為群眾脫貧致富的支柱產業。
艷陽高照,依依不舍走出這個美麗的村莊,那一面面鮮紅的五星紅旗,仿佛如一盞盞的燈火,照亮了南補八官人前行的路,也溫暖了新村人民的心。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