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時節,河南省三門峽市盧氏縣杜關煙葉工作站彌漫著豐收的喜悅,賣了煙葉的煙農個個笑逐顏開,三五成群,或談論著賣煙的感受,或暢想著明年的打算。
這時,北溝村的任建鎖興沖沖地從付款室走來。同村的駱當平迎上前去問道:“建鎖,今天這煙葉一賣,收入過8萬了吧?”“嗯,八萬一千塊!”
“幾畝煙,賣了八萬多塊?”第一年種煙的草店村貧困戶煙農劉建方急切地問道。
“我蓋了13卷地膜,有13畝地。”建鎖不慌不忙地說道。
13畝煙賣了八萬多,劉建方驚訝地伸了伸舌頭:“建鎖哥,我今年種了15畝煙葉總共才賣了三萬多塊錢,你快給俺說說,你是咋弄的?”站在一旁的杜關煙葉工作站站長郭杰也催促道:“老任,你塊給大家講講!”
聽說任建鎖13畝煙葉賣了8萬多塊,大家立即圍了上來,聽老任念他的種煙經。
起壟,不用鋤頭用耙子
“先說這起壟,你們可能都是用的鋤頭吧?”老人開口說道,有人聽他問這個問題不屑一顧,竊竊私語道,起壟不用鋤頭用啥子!“我起壟用的是九齒耙子。”“你用耙子起壟,能把土攏到一起嗎?再說了,這用鋤和用耙子有啥不一樣?”有人不解地問道。“能,起壟時多用些力氣,就能把土攏上來。至于說區別,那大不一樣了。用鋤頭起壟,土坷垃大,壟體不實在,表面不平整。用九齒耙子就不一樣了,用耙子起壟,土壤細碎,壟體實在,再用耙子把表面一打磨,表面平整,蓋上地膜不跑風露氣,保水保墑,煙葉栽上后還苗快,長得好。”
中耕,不用鋤頭用镢頭
“我這13畝煙葉栽上后,第一遍中耕我是一镢頭一镢頭刨出來的。”聽老任這么說,在場的人唏噓不已,有人問道:“這用鋤鋤,與用镢頭刨有啥不一樣?”“那一年,我有二三畝地實在干不動了,就用鋤鋤了一遍,結果這二畝煙葉長勢與其他地塊差的很遠。”老人頓了頓說道:“目前大家都用小白龍中耕,用小白龍中耕是快了點,但是,小白龍刮得是表皮,有點雨水順著表皮流走了,滲不下去,保不住墑。而用镢頭刨上一尺多深,增加了活土層利于煙根下扎,一旦有雨,利于雨水下滲保水保墑。我們這里容易發生伏旱,保水保墑很重要。”
施肥,不用感覺用秤稱
“我種煙這30年,養成了一個好習慣,記筆記。從1990年開始種煙起到現在整整記了3本。每年種了幾畝煙,每塊地用了啥肥料,復合肥多少,粗肥多少,餅肥多少,磷鉀肥多少,炕了多少煙,賣了多少錢都記得一清二楚。” 聽說老任種煙還記筆記,大家七嘴八舌地議論道:“人家干活真仔細!”“這種煙收獲的是葉子,氮肥是長個開片的,煙葉質量好不好,取決于磷鉀肥。每塊地咋施肥,不能憑感覺,要根據上年煙葉長勢、產量情況,計算施肥量,用秤稱一下各種肥料的用量,做到看地施肥,就是同一塊地,在施肥時也要區別對待,地肥的地方少點,地薄的地方少點,既保證煙葉生長旺盛,又不至于成熟期不落黃。”
老任的一席話使在場的人嘖嘖稱奇,人家老任畝產值高是有說道的,看來這種煙光憑經驗是不行了,不僅要得相信科學,還得要用心用力。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