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了剖析對煙葉生產高質量發(fā)展形成制約性影響的瓶頸問題,盡可能對有可能面臨的挑戰(zhàn)有充分的思想和實際準備。從煙農年齡結構、土壤狀況、耕作制度方面進行梳理分析,得出“煙草栽培核心研發(fā)隊伍年輕化和知識領域多元化”、“全程機械化”、“多元化煙田物種”是應對產業(yè)挑戰(zhàn)的主要方向。
1、煙農年齡因子的影響及其應對
1.1煙農年齡結構
煙農作為煙草栽培的主體,是田間生產的直接執(zhí)行人,其年齡結構的演變將直接影響到煙葉生產的根基,在湖北鶴峰縣煙農中隨機抽取2334人調查其年齡結構見圖1。
由圖1可知:45歲以上的煙農高達77.8%的水平。其中:47-55歲的占44%,60歲以上的高齡煙農達17.9%的水平。
1.2年齡結構分析
按實際勞動年齡為14-64歲的國際標準[1]計算:這17.9%的煙農將在4年內退出我們的煙農隊伍。按2015年我國人口平均預測壽命為81.29歲[2]計算,意味著這部分煙農仍將存活0.29-21.29年,可從事輕微的勞動。
現(xiàn)有的煙農的年齡結構意味著:
在第一個五年計劃里,我們需要將單位煙葉產量的勞動力需求降低17.9%(在21-24歲的年齡段中僅有3人,這意味著新增煙農速度每年增加的幅度不足1個,因此忽略不計)。或者將17.9%的勞動用工的勞動強度大幅度降低。
在第二個五年計劃里,我們需要降低煙葉生產上的勞動力需求23.7%。
在第三個五年計劃里,我們需要降低煙葉生產上的勞動力需求23%。
1.3年齡結構問題的應對
在全國老年化的大背景之下我們很難改變煙農的年齡結構,因此煙草栽培上需要做以下應對:
首先是建立一支核心的煙草栽培研究隊伍,這個隊伍就容易做到“年輕化、知識領域多元化。”以多元的知識領域支撐開放的角度和思維,把有限的生力軍用在關鍵的技術改進和創(chuàng)新上。特別是電子、機械、自動控制等相關領域的人力資源貯備在行業(yè)內是嚴重不足的。
再就是:把全程機械化、智能化作為一個長遠的目標固定下來,并在示范推廣項目上把是否能夠便于機械化作業(yè)當成一個重要的門檻性的指標堅持下來。把一些好的技術倒逼回試驗田“回回爐”,可能會更有生命力。
還有:試驗可以做得很復雜,但示范推廣項目要把簡化流程、傻瓜式操作,作為一個重要的因素來考慮。以適應煙農整體老年化和低學歷水平的現(xiàn)狀。
2、土壤
2.1以蚯蚓數(shù)量減少為代表的煙田土壤生態(tài)失衡
生態(tài)學界在土壤養(yǎng)分平衡上總結了三個庫(土壤庫、植物庫、動物庫)32條輸入輸出途徑,這是一個復雜的巨系統(tǒng)。蚯蚓存在于世界大多數(shù)生態(tài)系統(tǒng)中,被稱為“生態(tài)系統(tǒng)工程師”。就最近的調查發(fā)現(xiàn),我們的煙田中每平方米的蚯蚓密度已經低于1,這意味著在我們的煙田中開始“天然的缺乏有益物種”。其產生的原因尚不明確(可能與非煙有機物減少和有機質中殘存的煙堿對蚯蚓的毒害有關),但這個變化顯然是負面的,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
2.2煙田連作障礙
連作障礙實際上是多元逆境脅迫下的積累性死亡,其中根際有害生物群體的持續(xù)性增殖所形成的災變是一個重要的因素.可以肯定的是:“以煙株殘體為來源的有機質”已經不是當年割草壓青所形成的有機質。單純靠化驗有機質來證明我們的煙田仍然很肥沃是不嚴謹?shù)摹_@些來源于煙草殘體的有機物更多的是讓分解和攻擊煙草的那一類微生物,在土壤生態(tài)位競爭中處于優(yōu)勢地位,從而導致根際微生物災變。烤煙連作降低了根際細菌群落多樣性,連作與輪作導致的細菌群落結構差異以生育前期最明顯,隨著生育期推進,不同種植制度下烤煙根際細菌群落結構趨同[3],這和我縣一些不“早發(fā)”的連作田塊的表現(xiàn)一致。
2017年我們用一塊多年未種煙的田塊以不同的復合肥用量為重復與海拔相近的五個產區(qū)的代表性煙田進行了對比種植。得出的數(shù)據(jù)見表1。
由表1可以看出:輪作因素上升為制約煙葉生產的瓶頸性問題,顯著影響上部葉的開片程度(見長寬比指標)。在其它各項農藝性狀上均錄得極顯著差異。這表明連作障礙因子在現(xiàn)有耕作制度下已經成為“穩(wěn)定表達”的限制因子,對上部葉的開片程度已經有顯著影響則說明土壤的自我修復能力已經不足以在烤煙的生長期內修復根際微生物的災變。
2.3土壤問題的相關應對
美國采用拋荒來解決生態(tài)修復和連作障礙問題。在我們的土地現(xiàn)狀下,照搬過來幾乎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但是并非不能變通的學習和改進。
如果立體的而不是平面的看待煙田,我們會發(fā)現(xiàn)煙壟和壟溝的空間差異是一個可以利用的生態(tài)位切入點。從理論上講完全可能定向植入有利于化解煙草連作障礙的多元化物種。找到有利于煙株的煙田物種組合,實現(xiàn)“一邊種煙一邊休耕”,而不是煙株在田間的孤獨存在。在2018年的煙葉生長季,把9種抗菌類中藥種子播到壟溝里,發(fā)現(xiàn)有最少有3種能夠在這個生態(tài)位上存活下來,這說明這條路是現(xiàn)實和可行的。而2018年的中藥粉直接施入井窖的試驗中也發(fā)現(xiàn)一些能夠對煙草青枯病有控制效果的物種,顯然利用不同植物的化感作用形成有利于煙草的土壤生態(tài)系統(tǒng)是完全有可能的。
當然,設計一個田間生態(tài)系統(tǒng)遠比設計一個生態(tài)位的作物栽培方法要復雜得多。從蚯蚓到微生物演變,需要有多角度和領域的視野。但這種從“一招一式”到“一套組合拳”的進步是顯而易見的。
參考文獻
[2]吳雪. 人口老齡化對中國經濟增長的影響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8.
[1]王記文.中國人口生存曲線的矩形化與平均預期壽命的變動分析:1981—2015 年[J].老齡科學研究,2018,(6):34-35。
[3]元野. 輪作與連作對烤煙不同生育期根際土壤細菌群落結構的影響[A]. 中國煙草學會2016年度優(yōu)秀論文匯編——煙草農業(yè)主題[C].:中國煙草學會,2016:9:8-9。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yè)發(fā)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