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葉育苗結束后,在不影響下一個育苗周期所需時間和病害污染前提下,河南省三門峽市盧氏縣綜合利用閑置育苗大棚搞創收、盤活經濟,開啟了煙葉育苗大棚“后經營時代”。
扶上馬,指導育苗戶盤活資產
盧氏縣現有13個煙葉育苗工場,分布在全縣10個產煙鄉鎮,共有13戶育苗專業戶承擔著商品化育苗重擔,為全縣提供7萬畝煙葉移栽所需要的優質煙苗。
今年煙葉育苗任務結束前,該縣煙草部門煙葉生產技術推廣站就與育苗工場主進行了洽談對接,按照大家意見,遵循一半休養生息、一半綜合利用原則,對13個育苗工場的230個育苗大棚閑置期間綜合利用進行了規劃。于是,7個煙葉育苗大棚閑置起來不再開發利用,6個育苗大棚被開發后二次利用。在6個二次開發利用的大棚內,有的種了煙葉,有的種了普通玉米,有的種了甜玉米、油葵、紅薯等經濟作物。
育苗工場主南朝紅說:“煙草部門真是俺們的大福星,保證俺們育苗收入外,還指導俺們搞多種經營,你瞧,俺這4畝甜玉米、4畝油葵長得有多好,這算是一年有了兩季收成,不發財才怪哩!”
送一程,維護育苗戶優質高產
“俺這育苗工場是全縣最大的,占地面積有40畝左右,今年育苗一結束,俺就把所有育苗大棚都種上了優良品種煙葉,約有36畝呢。因為面積大,當時,未來得及揭掉大棚膜,目前,煙葉雖然長得好,但煙葉普遍較嫩,單葉被大田里生長的煙葉較輕,俺擔心炕不好,還擔心產量低。但這些難題都被煙草公司生產技術人員給解決了。”城關澗北育苗工場主崔樂激動地說。
像崔樂擔心的那樣,甜玉米、油葵、紅薯同樣面臨著管理問題,弄不好一季兒努力就算白費了。但是,煙草部門還是負責任地站了出來。他們原定的煙站職工包棚責任制仍舊不變,包棚內任何作物的成長及銷路,包棚職工都有責任和義務去幫助解決。
于是,在忙碌的工作間隙,不少職工便主動上網查詢、請教專家,硬是把玉米、紅薯、油葵等經濟作物管理知識學了個遍,管理起來得心應手多了。
“沒想到種煙專家又成了玉米專家、紅薯專家、油葵專家,煙草公司真是把服務做到了俺們煙農心坎上!”蘇村育苗工場主姜劍崗說。
拓市場,解決育苗戶產品賣難
南朝紅精心算了一筆賬:他種的4畝甜玉米,畝植2500株,到時候可產1萬穗商品穗;種植的4畝油葵,畝產量200公斤,按1.5公斤油葵籽打1斤葵花油計算,到時候可打530斤葵花油,收入還是很可觀的。
當問及如何解決賣難問題時,南朝紅說這一切都被包棚煙草職工給解決了。他說煙草職工早在4月初就與盧氏縣內幾家超市進行了洽談,只要甜玉米和葵花油一上市,他們就全部包銷路,而且是現款現貨。至于姜劍崗種植的6畝紅薯,他準備將其打成粉漏粉條,春節期間蘇村粉條可是市場上的搶手貨。
這樣一盤算,育苗大棚主利用大棚閑置期搞的二次利用所有產品均有了出路,難怪大家都不發愁呢。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