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據《東方煙草報》報道 近年,經過科研人員的努力,一些實用技術已經逐步推廣應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土地吃上“健康餐”
為保護生態,減少化肥用量,提升煙葉質量,在貴州省煙草專賣局(公司)的統一部署下,有機肥的生產和施用研究被納入貴州煙科院的重點工作中來。
土肥植保研究中心主任石俊雄告訴記者,貴州有機肥的生產具有先天的優勢,尤其是酒糟有機肥的生產,具備非常有利的條件。
從2013年開始,貴州煙科院開始介入酒糟有機肥的研究。為找到最合適的發酵菌種和工藝配方,貴州煙科院科研人員分析了上萬份菌種樣品,找到能快速腐熟酒糟的高效菌種,并通過篩選輔料資源,形成了酒糟有機肥工廠化發酵工藝。
“我們生產的有機肥,不僅不臭,反而還有一股酒香味,質量很高。”酒糟肥生產商、金沙加孟農業專業合作社的執行經理張禪鉞說。
這得益于規范有效的酒糟有機肥發酵工藝。貴州煙科院制作了酒糟有機肥生產技術手冊,讓每個生產點按標準操作,保證肥料質量。在發酵工藝上采取有氧發酵的方式,通過不斷翻拋有機物料,使其與空氣充分接觸,變得松散,不會產生臭味。
目前,畢節、遵義等地煙區在2014年至2015年累計推廣施用酒糟有機肥面積達到70萬畝。田間主要表現為株高增高、莖圍增粗、葉面積增大等,對改善煙株營養結構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在貴州煙科院的努力下,以高粱、米殼等的酒糟為原料的有機肥實現大規模工廠化生產,生產成本僅為700元/噸,遠遠低于市場上的有機肥價格,實實在在地把廢棄物變成了“寶貝”。
在有機肥研究中,貴州煙科院根據各地不同的實際來開發相應的有機肥種類。畢節、遵義等地酒廠多,適合做酒糟有機肥;黔南用豐富的油餅生產油餅肥;安順有中藥產業,適合用藥渣做有機肥……由此,全省煙草有機肥生產布局已初步形成。
煙株喝上“營養水”
在貴州不少煙區,煙葉生長一直面臨一個問題,即前期生長緩慢,爆發力不強。解決這個問題,施肥是關鍵。2012年開始,貴州煙科院著力研究水溶性根施肥技術,成效顯著。
石俊雄告訴記者,這項技術起源于水溶肥技術理念和農民的施肥習慣。
“我們科研人員經常在田間跑,發現煙區一些煙農的種煙效益較好。經過觀察,原來這些煙農有個習慣,移栽后經常用化肥兌水后進行多次追肥,實際上就是原始的水溶肥。”石俊雄說。
水溶肥并不是一個新鮮事物,在農業中主要應用于高效設施農業。但由于價格較高,需要配套投入必要的灌溉等設施設備,在大農業上很少用,煙葉種植中使用更少。
經過深入研究,石俊雄帶領自己的團隊,用大農業中常用的原料,配制出了適合煙株生長的一組配方,分別為定根肥、促根肥和提質肥。
“用常見的原料,可以有效降低成本。但這對配方和生產工藝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石俊雄說。
為減少煙農用工,貴州煙科院開發出施肥槍,方便煙農精準定量、精確定位施肥,提高作業效率。
2015年,“烤煙專用水溶肥施肥技術”作為烤煙生產示范技術在1.5萬畝煙田中進行示范推廣。
試驗和示范推廣結果表明,水溶肥配方的優化,能更好地發揮水溶肥肥效,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促進烤煙前期生長,煙株養分吸收、積累更合理,煙葉產量提高,質量明顯改善,且能降低化肥用量,每畝可節約成本22.58元。
“這是施肥技術的一次革新,將來還可以應用到其他大農業當中。”石俊雄說。
烘烤用上“小竹扦”
煙葉好不好,關鍵看烘烤。近年來,大面積推廣散葉烘烤的貴州煙區一直面臨一個難題:煙葉倒伏造成外觀差,下部煙葉易出現僵硬。
為此,貴州煙科院組織力量進行攻關,研究怎樣用最少的成本解決這一難題。
“我們考慮過多種方案,比如筐式裝煙、夾式裝煙,雖都能提高烘烤質量,但投入成本過高,會給煙農造成負擔。”貴州煙科院散葉烘烤專家謝已書說。
研究散葉烘烤原理,找準造成煙葉倒伏的關鍵,最終,他們研究出了插扦式散葉裝煙方式。這種方式是通過對散堆式和筐式兩種裝煙方式進行優化改進后形成的。
應用這種裝煙方式,裝煙密度大,省工節能,易烘烤,解決了散堆式裝煙部分烤后煙葉容易出現僵硬的問題,很大程度解決了掛竿烘烤上部煙葉容易出現掛灰的問題;烤后煙葉的外觀質量和內在品質都得到明顯提高;裝煙設施成本介于散堆式和筐式裝煙之間,單座烤房改造成本在1000元內。
2015年,插扦式散葉裝煙烘烤技術作為貴州省烤煙主推技術在全省推廣應用,當年推廣應用面積達50萬畝,其中在遵義煙區當年已推廣面積占當地種植面積的50%。
2015年8月4日,中國農科院煙草研究所烘烤專家對插扦式散葉烘烤的煙葉進行了觀摩及現場評議,認為烤后煙葉成熟度較好、有油分、結構疏松,總體符合山地優質煙外觀質量特征。
“沒想到困擾我們多年的問題,一根小小的竹扦就解決了,科技的力量真是強!”在遵義采訪時,鳳岡縣煙農安華家高興地說道。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