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轉自媒介360 引:在今天競爭空前激烈的市場經營環境下,企業實施公益營銷,將公益事業與企業戰略相結合,既可以幫助企業協調好與政府、與社會之間的關系,也可以切實提升企業的競爭力。
兵法有云:“用兵之道,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惫鏍I銷通過公益行為的品牌介入,實現營銷目的,有時被稱為“不是營銷的營銷”,是典型的“攻心”之策。
公益營銷的本質就在于企業通過公益活動與消費者溝通,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提高品牌美譽度,從而促進銷售。
用10萬元投入公益,用100萬元投入后期公關和宣傳,最后獲得1000萬元的經濟效益,這就是公益營銷的精髓。
那么,如何抓住公益營銷的關鍵點,從而既不當“有名的烈士”,也不做“無名的英雄”?簡而言之,公益營銷需要把握以下幾點:
列入企業整體戰略
公益行為不等于一個活動、一次捐贈,而應成為企業的一種長期戰略。
在許多人的印象中,與公益事業相連的往往是跨國公司,如諾和諾德公司在中國持續了數年的糖尿病教育工作、可口可樂公司十年如一日支持中國農村教育的希望工程等,而鮮見國內企業的身影。
其實,國內企業對公益事業的投入并不少,造成這種錯覺主要是由于國內企業更多的公益行為是因偶然的、孤立的事件被動參與,例如,只有災難性事件發生時,一些國內企業才會發生公益行為,而不像跨國公司那樣具有系統性和長期性。
遵循品牌理念
品牌傳播的“項鏈理論”告訴我們:所有傳播推廣都必須圍繞一個核心去運作。品牌核心理念及戰略一經確定,便要持續不斷地進行傳播,所有的傳播動作,包括公益活動,都以此為主線,保證企業主題的統一性及連續性。
在世界500強中,“營銷學寶潔,公益學安利” 已成為了共識。在“有健康才有將來”的理念下,安利自進入中國以來,一直是全民健康和運動的積極推動者。軟件業巨頭微軟公司的“潛力無限”和“攜手助學”,旨在為邊遠地區,以及“數字化”程度較低的人群提供資金和軟件,以消除“數字鴻溝”,這與微軟的產品以及其挖掘潛在市場的公司戰略取得了完全的一致。
商業運作化
公益營銷是一個整體系統工程,貫穿整個營銷環節。在執行公益贊助時必須視同企業其他營銷行為一樣,策略先前,預先將整個過程的每個步驟考慮周到,包括何時贊助、贊助多少、何時舉行新聞發布會、是否邀請政府官員見證媒體宣傳計劃、如何執行等等。
公益營銷必須整合企業本身的資源,通過具有吸引力和創意性的活動,使之成為大眾關心的話題、議題,成為具有新聞價值的事件,因而吸引媒體的報道與消費者的參與,使這一事件得到傳播。只有考慮充分,把握得當,才能使企業避免成為“無名英雄”,使結果朝著企業所希望的方向發展。
借助公益組織的力量
在國外,公益組織已經成為不可忽視的一股勢力,他們在和企業合作時對合作企業都有一個選擇的過程,甚至很多公益組織還有針對企業的黑名單,凡是被公益組織列入黑名單的企業無論投入多大,公益組織也不會與其合作。
因此,在國外,公益組織都具有較高的社會公信力與美譽度,對于那些與公益組織的合作的企業,人們也會比較容易地將對于公益組織的信任,轉移到企業身上來。
雖然中國本土企業的公益營銷與本土公益組織的發展,都還有很長遠的路程要走,但從長遠來看,企業要做公益營銷,就必然要考慮到借助公益組織。
選擇時機
在恰當的時機進行恰當地贊助。當社會出現重大事件或重大事故時,社會、媒體、民眾對事件的關注度是最高的,如果企業能夠在第一時間主動表態,那么一定可以引來更多注意力,也最能吸引媒體的報道。與市場營銷一樣,最重要的并不在于投入的數量,而是能夠預先抓住最適合的時機,達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在5.12大地震中,王老吉果斷捐贈一個億,贏得國人感動,滿堂喝彩,紛紛搶購,以示支持;而萬科卻因王石不合時宜的言論陷入“捐贈門”漩渦,之后雖有1億元的援建,但公眾仍不買賬。如蒙牛巧借溫總理在重慶考察時的講話,提出“每天一斤奶,強壯中國人”的口號,在全國范圍內進行了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捐奶助學工程,成為公益營銷的大贏家。
持之以恒
公益行為不僅要符合企業及品牌的核心戰略,還要堅持到底。
公益營銷并不是一個個單純的公益活動的疊加,而是通過一個個公益活動的持續,產生1+1>2的效果。
今天,寶潔公司和寶潔基金會每年在全世界范圍內的捐款都超過了5千萬美元,不斷向有需要的人向有需要的地方伸出援助之手。依靠著這種積極、主動、持續的公益贊助,寶潔在全世界建立起了良好的品牌美譽度與強大的影響力。
實踐表明,經常變換公益行為的主題,就會使品牌形象模糊,造成品牌稀釋,而且公益行為越多,消費者越不知道這個品牌到底代表什么。所以,企業的公益營銷活動一定要遵循品牌戰略,并圍繞一個主題堅持下去?!?/p>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