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據《云南經濟日報》報道 4月29日,昆明理工大學津橋學院青年志愿者工作部開始了為期3天的“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凌晨6:30,活動物資已經全部配備齊全,23袋衣物、25袋生活用品、100本字典及書籍、20英寸的藝術蛋糕、多種科普海報以及2個藥箱全部被搬運到津橋學院校門口了,41名志愿者整裝待發。此次志愿者利用“五一”假期時間,到昆明市尋甸縣柯渡鎮白牡丹村開展支農支教活動。
助勞動,增強旱區節水意識
29日上午12點左右,志愿者們到達了白牡丹村。盡管季節已經進入初夏,但進入村莊,最先映入眼簾的卻是周圍被開墾成田地的山,幾棵光禿禿的樹孤獨地站立在紅土地上,似乎在低沉的哀鳴。柯渡鎮團支部書記馬柄熊告訴記者,當地居民主要以種植煙草賺錢養家,為了擴大種植規模,向山要田的情況非常嚴重,農作物需水量很大。因此,這個村莊干旱情況十分嚴重。“沒有植被涵養水源的村莊,已經5個月沒下過雨了” 。
“五一”期間,正是這里的村民農務最繁忙的時候,種植煙草,灌溉農作物,每一樣都需要村民全力以赴。志愿者被分配到農戶家之后,就跟隨他們去田地干活,把種植好的煙草澆水、蓋上薄膜,然后用土將薄膜蓋住,再把煙草秧苗掏出,固定薄膜。因為干旱,這里的工作全是圍繞“節水”來進行。幾乎每片田地旁邊都有一個水窖,以方便農田用水。據村民介紹,村莊里的堰塘已經完全打不出水,灌溉時,他們必須在20公里開外的大火塘抽水到水窖,然后澆到農田。據統計,白牡丹村的20多口水井如今只有7口可以打水,需要用水時,村民們便排隊提水。每項工作挨個做下來,志愿者們體會到了農活的艱辛,農民的辛勞。
在這個過程中,志愿者們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節水意識。烈日炎炎下,他們勞動了兩天,但沒有一個人提出洗澡的要求。因為在學校里并沒有這么大的勞動量,很多人手腳都磨起了泡。志愿者張晶炎笑著告訴筆者,“自己長這么大還是第一次干農活,雖然腰酸背痛,骨頭像散了架似的,但是有這樣的勞動體驗真的很有意義”。
送文化,鼓勵孩子走出大山
晚上,志愿者在村主任家的院子里布置了一個露天影院,為村民播放影片《十二生肖》。電影播放完畢,志愿者們提前給孩子們過了一個“六一”兒童節,點蠟燭、吹蠟燭、切蛋糕,小孩子們玩得非常開心。
馬柄熊介紹,這個村莊的孩子多半上完高中就回家務農了,村民“知識改變命運”的意識都很薄弱。很多孩子周末在家就是下地干活,正在讀初三的樊春航也是其中的一個,干活時的他一如成人般熟練,志愿者在村莊的幾天,他除了吃飯睡覺,其它時間幾乎都在田地里干活,面臨中考的他卻根本就沒有時間做作業,對此,他無所謂地說:“這是很正常的事情,作業嘛,去學校做就可以了”。
為提高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志愿者們還陪孩子們玩互動游戲,鼓勵他們上臺數數、背書、朗誦詩歌、才藝表演等,給積極參與的孩子獎勵書包、課外讀物、字典以及筆芯;另外,志愿者給孩子們播放視頻,視頻的內容有國內外各個大學以及大城市風光的圖片,希望通過視頻播放,讓他們對大學生活產生憧憬之情,鼓勵他們打破自給自足的生活模式。活動現場,小孩子們也很配合,積極參與,當一個小朋友在臺上說出“爸爸媽媽,我要好好學習,一定要考上大學”時,全場鴉雀無聲,孩子的母親激動地抱起了孩子,半晌說不出話。活動過后,樊春航告訴記者“大學照片的那個視頻給我感觸很深,我覺得還是讀書好!”他還主動要求志愿者幫他輔導功課。
據悉,津橋學院青年志愿者工作部自成立以來,該部成員一直努力踐行“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者精神,不定期組織護鷗行動、書林敬老院敬老行動、船坊外展、支教等活動,而此次的“三下鄉活動”是昆明理工大學津橋學院志工部連續5年來的其中的一次活動。
?
?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