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在鄉(xiāng)間行走,發(fā)現(xiàn)并思考鄉(xiāng)村,你能帶走的不只是腳底板厚厚的泥土。
“當命運關上一扇門時,它會向你張開另一扇窗。而當命運忘記打開這扇窗時,就讓‘芙蓉學子’來幫你打開這扇窗。”這是2012年,筆者到湖南采訪時所留意到的“芙蓉學子”助學行動的宣傳語。語言質樸,卻似乎透著一股直擊心靈的力量。
直擊心靈的言語大都源于充滿大愛的內心與踐行。
2010年8月,湘西古丈縣,一場突如其來的泥石流差點擊碎了學子張萬竹憧憬的大學夢。家境貧寒的張萬竹,自小就比別人多了一份求學的艱難。父母起早貪黑,就靠租來的兩畝茶地維持生計、供她上學。雖然生活吃緊,他們卻從未放棄:“再苦再累也要讓女兒上學,只有讀書才能改變命運。”2010年高考,張萬竹以692分考上了湖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可是命運多舛,暴雨引發(fā)的山體滑坡,卻讓家里的茶樹幾乎毀壞殆盡。學費沒有了著落,一腳跨入大學門的張萬竹眼看要被擋在門外。
就在一家人幾近絕望之時,“芙蓉學子”助學行動走進張萬竹家,猶如雪中送炭,為她送去3000元助學金。張家上下幾乎泣不成聲,張萬竹也如愿走進了夢寐以求的大學。
公益之路,大愛之路。自1998年投入40萬元初行公益之舉至今,湖南中煙工業(yè)有限責任公司已累計投入七千多萬元,幫助全國1萬多貧困學子圓了大學夢。慈善,一個看似平凡的舉動,他們已堅持了整整13年。
他們的腳步走向最邊遠的山區(qū),走進最貧困的家庭,無論是煙農子女,還是災區(qū)學子,只要有困難、有需要,就是“芙蓉學子”義無反顧、伸手捐助的對象。
云南省臨滄市云縣布朗族女生段麗,家住偏遠農村,自幼家境貧寒。6歲時母親就離世了,她與父親相依為命;初三畢業(yè)時,上天又無情地帶走了她父親。在好心人的幫助下,她進入云縣一中學習,并被班主任張正彩老師收留。2009年高考,她考了464分。雖然填報了廣西師范大學作第一志愿,段麗卻不敢奢望:三年來已經為老師家增加了不少負擔,這份情都還不完,怎么可能籌集到巨額的大學學費。正在一籌莫展時,“芙蓉學子”向她伸出了援手。
而家住四川省德陽市旌陽區(qū)孝泉鎮(zhèn)明生村的劉奇,父親長年在外打工,母親在家務農,家境艱難。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中,他家的房屋嚴重受損,原本不富裕的經濟猶如雪上加霜。“經過多年的努力好不容易考上了大學,真不想放棄,可是擺在面前的卻是巨大的經濟壓力。”劉奇說,“是‘芙蓉學子’,給了我無私的援助,讓我能圓自己的大學夢;也是‘芙蓉學子’,給了我勇氣與信心,讓我堅強地走下去,去迎接挑戰(zhàn),面對未來。”
在“芙蓉學子”密密麻麻的助學名單上,每一個名字的背后都有一個艱難求學的故事,每一個名字的背后都有一個破繭成蝶的夢想。是“芙蓉學子”,讓善舉有了美好的結局,讓夢想有了放飛的平臺。
在煙草行業(yè),類似“回報社會”的實踐還有很多,類似的“鏡頭”不計其數(shù)。這是一個特殊的行業(yè),這更是一個有責任感、有“擔當”的行業(yè)。她為國分憂,予民以惠,以濃濃的情意,為“責任煙草”書寫下了濃墨重彩的篇章。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yè)發(fā)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