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他們為了保衛家園沖進彌漫著硝煙的戰場;
他們在與日寇的血腥廝殺中獲得險象環生;
他們等了很久,以為自己已經被遺忘;
撫慰每一個抗戰老兵,是責任也是良心。
貴州關注黔籍抗戰老兵志愿者慰問團成立于2005年,志愿者累積達500多人,分別來自各行各業,年齡從十二歲到七十歲不等,利用節假日等時間,通過自愿參與、費用自理,募集善款和制作錦旗、勛章,贈送衣物、生活物品、慰問金等的方式,前往各地走訪看望黔籍抗戰老兵,是貴州省首個且唯一一個關懷老兵的組織,目前為止已幫助了上百位抗戰老兵。
初春的天氣,乍暖還寒,迎著綿綿的春雨,黔籍抗戰老兵志愿者慰問團黔東南志愿者又一次踏上了探望黔東南抗戰老兵的征程。我們走進了位于天柱縣注溪鄉下寨村楊國文老兵家里,楊老今年已經96歲高齡了,自從去年年底大病一場后,身體每況愈下,精神狀態也大不如前,說上幾句話都要喘著休息一會才能繼續,但他仍然堅持陪我們聊聊,他見到我們時的開心、他想訴說的語言、他想表達的熱情……一切都從他的眼里流入了我們心里,我們靜靜地聆聽著他微弱的聲音,害怕漏聽老人家的一個字,害怕錯過老人家的一句話,心間滋味早已如他的一生般,酸甜苦辣中帶著隱隱的心痛……
當我們把黔東南志愿者們特制的大禮包展示在他面前的時候,老兵深情的看著每一樣物品,眼神掃過一頂帽子的時候他停住了,嘴里不停地說:“這東西好,我喜歡,謝謝你們!”當場就戴上了我們帶來的帽子,并穿上了志愿者們為老兵們特制的保暖馬甲。隨后,志愿者小琍飽含深情地為老人朗讀了慰問信。老人認真的聽完后,親手接過這封慰問信,透過屋里昏暗的燈光,仔細的看了一遍又一遍,他布滿老繭的手掌在信件上摩挲,長時間的沉默,老兵堅定的眼神早已帶著他飛回了過去的時光……
回憶往昔崢嶸歲月,作為黃埔軍校的一名學員,學習中途被抽出來參加了第一次遠征,開赴緬甸戰場,他參加了著名的同古戰役。失利后200師往北經過野人山,向云南騰沖撤退,途中遭遇日軍的伏擊、轟炸,楊國文所在連隊173人只剩下63人。戰爭之殘酷,傷亡之慘重,那彌漫著硝煙的戰場與廝殺的血腥都歷歷在目。提到日本鬼子的兇殘,楊國文老兵眼里有永遠泯滅不去的憤恨,他不由自主的將自己的拳頭緊緊握著。
記者得知老人因“歷史問題”曾有過五年的牢獄之災時,關切的問到:“老人家,你后悔當初選擇當兵嗎?”老人只是淡定的臉上掠過一抹微微的笑容,眼里的英勇豪氣似乎要溢出來了,鏗鏘有力的回答到:“國難當頭,沒有選擇!國不在了,家從何談起?在國家危難當頭時,先有國,才有家!如果讓我再次選擇,我依然選擇先有國,才有家!”
我們可敬可愛的老兵啊!您歷經磨難,九死一生,被掩沒在歷史的塵埃里半個多世紀,您對祖國的忠誠和信念,從未因為屈辱、磨難、貧病而改變。
告別了老人,我們繼續下一個目的地——重安江畔黃平舊州王效文老兵家。王效文老人是山東滕州人,今年94歲。16歲時,老人主動投筆從戎,參加了淞滬會戰,三次長沙會戰。抗戰勝利后,不想內戰的老人悄悄跑到貴州,與部隊駐扎貴州時結識的心儀姑娘結婚成家,同樣也是飽受了屈辱和磨難。
看到我們為他送來了凝聚著全國各地愛心人士的致敬大禮包,老人激動地說:“當年我為國征戰,九死一生,半個多世紀過去了,無人過問。如今,你們晚輩這么關心我,我為自己當年的赴國難之舉感到無悔!”
在向記者講述戰爭往事時,老人陡增悲傷,聲音幾度哽咽。時光一天一天的流逝,幾十年過去了,可對戰友的思念,對日本鬼子的憎惡,無時不刻不在撕扯著老人這顆飽經磨難的心。
“歷經這么多次戰斗,我的戰友大部分已經犧牲在戰場上,不知魂歸何處,我思念他們。日本鬼子太沒有人性了,日本轟炸機天天在頭頂盤旋,老百姓成片成片地被炸死,我親眼看到一對母子被炸死時,孩子還含著母親的乳頭,還有一個伙夫,被日本人釘在門板上活活折磨致死,太慘了……”說到這里,老兵早已老淚縱橫。由于擔心老人過于激動對身體不利,我們故意岔開了話題,讓老人去看志愿者們帶去的慰問品。
老人高興地說:“你們太好了,沒有忘記我們,經常來看望還送給來這么多東西。這枚抗戰勝利七十周年的紀念章,是我一生的期盼,我今天終于得到了。謝謝你們!”此時雖然得到的只是一枚來自民間的紀念章,但他們卻如獲至寶,倍加珍惜。
這份晚了幾十年的榮耀和肯定,讓老兵在那一刻容光煥發,仿佛回到了七十年前,那個身形挺拔、青澀含蓄、風華正茂的王效文,第一次穿上軍裝時的驕傲,為了這份榮耀他堅持了一輩子……在過去與現在的不斷交織中,只有那個笑容依舊,永遠定格在了我們心里!
我們心情沉重的踏上了歸途,老兵們每次都那樣的依依不舍,固執的非要送我們出門,告別后一直不愿離去,他的身影隨著天色慢慢暗去,也越來越小越模糊……
現在社會發展越來越快,生活越過越好,人民豐衣足食,可是,太多人已經忘卻了你們當初的全部付出,忘記了這來之不易的幸福,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尊敬和愛戴你們這些可親可敬的老兵!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