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據多彩貴州網報道 建設中的特色貴州小集鎮迤那鎮在晨光中格外醒目。作為貴州省級100個示范小城鎮重點推進鎮,迤那鎮被譽為威寧西北部“次中心城鎮”,由種植養殖區、特色產品加工區、商貿物流區三大功能版塊組成,中心區規劃面積44.58平方公里。
威寧自治縣迤那鎮“美麗海子”夢正圓
迤那,在彝語里意為“美麗的海子”。
偏遠、荒涼、干旱、貧瘠,這是昔日迤那的真實寫照。
雄渾、進取、變化、向往……這是到過這個藏在烏蒙深處美麗小鎮的美好印象。
六月的麻窩山下,遠處是蜿蜒若玉帶的地膜煙海,近處是如火如荼建設中的迤那小集鎮。在利民合作社的種植基地里,一排排整齊護欄內是長勢喜人的黨參、黃芩、枸杞。金銀花正在雨后吐著陣陣芳香,令人沉醉。
迤那鎮坐落烏蒙山中段,山深坡陡,土地廣闊。但由于受到境內氣候條件差、生態環境惡化、基礎設施落后、農業產業薄弱等諸多因素影響,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滯后,農民收入增長緩慢,產業結構單一,群眾生活困難。
曾經的迤那,是威寧扶貧攻堅最難啃的一塊“硬骨頭”。
2011年以來,迤那鎮在中央、省、市、縣“四級聯動”的傾力幫扶和自身發力下,“舉全鎮之力,聚社會之財,集全民之智”,經過干部群眾四年多的不懈拼搏,在扶貧開發工作中,做到了“識別貧困對象精準、致貧原因分析精準、扶貧措施制定精準、項目資金投入精準、組織保障跟進精準”,闖出了一條喀斯特地區精準扶貧的新路子,探索出了扶貧開發的“迤那經驗”。
扶貧對象的“精準”,精在點子上,準在思路上,精準在入戶摸底和具體幫扶上。
在扶貧開發征程中,迤那干部職工經過長期的不懈努力,提煉出了扶貧開發“金點子”,在開展新農村扶貧工作中,堅持“一看房、二看糧、三看勞動力強不強、四看家中有沒有讀書郎”的“四看”法,力爭在入戶調查時,通過“四看”法計算評估貧困對象的收入水平,然后確定貧困戶。做到心中有數,精準扶貧,幫扶真貧。
數據見證發展,數據見證成果。
迤那鎮貧困發生率由2010年的16.14%下降到2014年的11.28%;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10年的3036元增加到2014年的7215元。
如今,開著車行駛在迤那——牛棚同城大道上,高原、陽光、藍天、白云、和風,一道連兩鎮,縮短的不僅僅是時間和空間的距離,更拉近了兩鎮群眾同城發展、同步小康的決心。
“想不到在這樣偏僻的地方,還修建出如此寬廣筆直的同城大道。”這是如今很多外地人到迤那后發出的感慨。
仲夏的夜,黑得特別遲。已是傍晚八點,天邊仍留有一抹余霞。馬家水庫在夕陽的余暉中泛著金光。幾名晚歸的農戶駕著拖拉機,向芙蓉新村方向快速駛去。以前“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道路不見了,換來的是寬敞干凈的柏油路。
“這是我們祖輩做夢都不敢想象的啊!”迤那的村民們總是這樣感慨。
芙蓉新村處處呈現出“村村平坦路路爭輝鋪錦繡,處處小康樓樓溢彩慶豐年”的景象。
迤那鎮引進湖南中煙集團建設萬畝連片烤煙基地,烤煙種植已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主渠道。
迤那鎮干部用辛苦指數換來群眾的幸福指數。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