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據甘肅新聞網報道 深秋的甘肅省慶陽市環縣天池鄉喜家坪村,家家戶戶呈現出一幅豐收喜悅的景象,磚崖面、紅瓦房、集流場在金燦燦的玉米的映襯下,格外惹眼。看著村民個個樂融融,該村支書王正虎說:“這都是沾了雙聯單位——市煙草局的光。”
王正虎說的沾光,源于市煙草局實實在在地“放光”,并引導群眾科學地“用光”。
思路——實打實地幫
2012年雙聯行動一開始,市煙草局被確定幫聯環縣天池鄉喜家坪村,在初次調研之后,該局就認清了幫扶形勢和任務——基礎設施攻堅、發展新興產業、引導群眾解放思想、煥發群眾精神面貌,“四位一體”全面推進,讓群眾在別人拉一把的同時自己再鼓一把勁,告別往日的窮日子。
在這個思路的帶動下,市煙草局將基礎設施建設和發展產業齊頭并進。在調研中,發現該村兩道溝阻礙了三個村群眾的通行,車輛無法行走,一些群眾的入戶道路三輪車都不能通行,該局積極籌資,在喜家坪拐溝和羊路咀溝各建了一座橋,同時,拓寬了3條5公里入戶道路,方便了近20多戶群眾的出行。冉家灣組群眾馬生洲是享受到這一幫扶的其中一戶,往年他拉運糧食,要用三輪車,就得央求其他農戶,走別人家的耕地,路修好后,他們彼此都不再為走路發生矛盾了。
與此同時,市煙草局還為該村小學每年捐助3萬元,用于學生在校午餐,并幫助該小學新建了學生灶房、更換了學生課桌椅,修建了村文化廣場、新建了四間村委會辦公室,村民感受到了實實在在的實惠。
目標——群眾增加實實在在的收入
要增收,還得靠產業。為了讓產業給群眾帶來最直接的“紅利”,市煙草局引導群眾種植核桃。看著群眾一籌莫展的眉頭疙瘩,他們的工作人員幫助群眾算起了增收賬:栽植到掛果期間,核桃可以套種低桿糧食作物,收益不減,核桃掛果后,三到五年可以達到盛果期,每畝40棵樹,每棵樹收10斤核桃,每斤15元,每畝收入就可以達到6000元,是種植玉米的6倍。在他們的引導下,該村已經栽植了200畝核桃“試驗田”。
草畜產業是這個村的傳統產業,為了讓傳統產業升級,發揮出更大的效益,市煙草局積極聯系水保口糧田建設項目,為該村修建了500畝梯田,并推廣梯田種草,以合作社+農戶的形式,發展草畜產業,目前,該村已經流轉土地1000多畝,明春將種植地膜苜蓿,在喂養羊畜的同時,發展商品草業。
提“神”——群眾昂首造血脫貧奔小康
四年前的的喜家坪村,農戶住房破舊,農村面貌零亂,在這個環境的影響下,群眾的精神面貌普遍較差,思想不解放,經常因小利引發大矛盾。2013年以來,市煙草局著力在提升農民精神面貌上下功夫。
要提升精神面貌,首先讓群眾生活在一個舒適的環境中。兩年多來,市煙草局積極為貧困戶每戶投入兩萬元,修建磚崖面、磚院墻、磚鋪院,一個平頂大門,一個衛生廁所,一個垃圾倉的“三磚一平一廁一倉”工程,讓村莊煥然一新。路志軍由于兩個孩子上學、父母年齡已高并且長期患病,多年來一直圍著二十多畝耕地轉,遇風調雨順,勉強能夠維持生計,如遇其他意外情況,就得東拼西湊過日子。雙聯行動開始后,市煙草局得知他有駕駛證,就積極幫他協調活路,讓他在農閑時在周邊務工,農忙時回家幫妻子務農。這樣他一年就多收入了萬余元。三年多的短工生活,路志軍不僅沒有誤農時,也沒有少賺務工的錢,2014年,在市煙草局的幫助下,他自己又投入七萬多元為自己的小家“改頭換面”。
和路志軍家一樣,這兩年,這個村已實施“三磚一平一廁一倉”工程40多戶,走進院子,不再是柴草、糞土亂堆,勞動工具亂放,雞狗等家畜家禽亂跑亂便的景象,呈現出一幅“城里人+各種農村元素”的畫面。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