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老煙斗:煙卷,最近微信朋友圈都被甘肅楊改蘭事件給刷屏了。甘肅康樂縣景古鎮阿姑山村老爺灣社發生一起一家六口死亡的慘案:該村一位母親楊改蘭在殺死自己的4個孩子后,自殺身亡。事發數天后,楊改蘭丈夫李克英的尸體被發現,經公安機關偵查系服毒死亡。日前,國務院扶貧辦調查組已進入事發村莊展開調查。
小煙卷兒:看了新聞后,內心真的很悲傷。咱們國家還有這么多貧困人口,黨中央提出的全面脫貧多么偉大。精準扶貧工作,是多么的任重道遠。
老煙斗:扶貧工作,哪有那么容易。我就一直在想,楊改蘭生活的這個地方如果能種煙葉,這樣的悲劇也許就不會發生了。
小煙卷兒:同樣是少數民族地區,四川涼山州,全州10個縣市、273個鄉鎮、1282個村、5599個社,近10萬戶煙農種植煙葉,預計今年全州年收購優質煙葉達260萬擔以上、煙農現金收入達36億元以上、“兩煙”稅利39億元以上。今年已收購煙葉210萬擔,預計煙農收入較去年略有增長,戶均種煙收入可達3.5萬元以上。煙草產業成為涼山農民增收離不得、財政增稅少不得、企業增效垮不得、卷煙工業缺不得的支柱產業,在全州扶貧攻堅、致富奔小康進程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老煙斗:一般人可能不能理解貧困地區群眾對脫貧的渴望,也不了解一個地方能夠實現脫貧的不易。
小煙卷兒:在2015年7月20日至23日的“現代煙區行”主題采訪中,8家來自中央、地方和煙草行業的媒體聚焦四川煙區,深入涼山彝族自治州冕寧、會東、會理三大特色煙區,感受以涼山煙葉為代表的現代農業“樣板間”。在冕寧縣哈哈河壩萬畝煙葉連片種植區,記者們了解了煙葉基地單元、煙農專業合作社等的建設情況,參觀了煙草行業投資200多萬元建成的太陽能提灌站,驚嘆于基本煙田的配套。在會東、會理山地原生態特色煙區,記者們參觀大田煙葉、查看水源工程,與煙技員、煙農代表深入交流,采集一線鮮活素材。看到煙區農民靠種煙脫貧致富,他們脫口而出——“沒想到煙草做了這么多好事”。“煙農因此受益,民生得以發展,煙草對國家的貢獻增多,人民對黨的感情加深。”新華社記者徐博說,在服務“三農”方面,如此承擔社會責任的行業,讓人敬佩。
老煙斗:2014年四川省共有11.58萬戶農民種煙,戶均收入達到4.73萬元,遠高于全省農民戶均收入。煙農戶均收入,近年來連創新高。正因如此,不少煙葉產區的黨委、政府表示,煙葉產業已經成為“煙農致富離不得、地方財政少不得”的支柱產業。2015年年7月3日,四川省委書記王東明看到《四川煙草履行社會責任,助力幸福美麗新村建設情況報告》后,親筆批示:“感謝四川煙草為扶貧開發和新村建設作出的重大貢獻。”更難得的是,2015年7月28日,在收到省政府參事調研組提報的“涼山以煙草農業帶動‘三農’建設”的情況匯報后,王東明再次作出批示:“支持涼山把煙草產業做優、做強,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中發揮重要作用。”不到一個月,省委書記兩次親筆批示,足見煙草行業對農業的反哺力度之大、效果之實。
小煙卷兒:同樣是扶貧,咱們煙草行業還創造了扶貧的亮點,那就是咱們以前所說的“整族幫扶脫貧”。2015年2月,云南省委省政府明確要求,云南煙草工商企業分別選取一個人口較少民族進行整族幫扶,根據安排,云南省局(公司)幫扶德宏州阿昌族,云南中煙幫扶保山市布朗族。2015年7月,云南煙草工商系統“整鄉推進、整族幫扶”工作正式啟動,不到一年的時間,在云南煙草人的不懈努力下,曾經的“窮鄉僻壤”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深得當地政府和百姓好評,“幸福阿昌”“金色布朗”的幸福生活指日可待。
老煙斗:決不讓一個少數民族掉隊”,這是中央對民族地區扶貧攻堅的堅定決心。在幫助較少人口民族的脫貧上,咱們煙草行業在全國走出了一條獨特的“探索之路”。
小煙卷兒:云南煙草煙草幫扶項目是云南第一次由企業牽頭的整鄉推進整族幫扶項目。由企業牽頭幫扶如此重大、復雜、系統、艱巨的精準扶貧項目,在云南省乃至全國更是沒有先驗性的經驗。把整族幫扶作為一項重大的政治任務,做到規劃“實”、投入“準”、發動“廣”、幫扶“真”、組織“強”,云南煙草與德宏州齊心協力、創新機制。以素質扶貧為主,煙草幫扶,采取“資金+項目+智力支持”的方式,建立“政府主導、群眾主體、企業幫扶、社會參與”模式,全面實施“產業發展、基礎設施、民居保障、綜合推進”四大工程。以“試點探索、全面推進、整體提升”為工作方法,項目將戶早、關璋、橫路三個村作為幫扶的示范村,力爭將這三個示范村打造成阿昌族特色小康村。發揮優勢,整合資源,舉全系統之力動真心、動真情,動真格,云南煙草,精準幫扶出實招、下實工、見實效。為確保幫扶項目資金保障,云南煙草多次向國家局匯報請求,積極爭取到國家局列入預算盤子6億元幫扶資金,并統籌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水源工程建設等資金,阿昌族整族幫扶,3年總投資將達10億元,投入力度之大,在阿昌族發展史上史無前例。經過多方籌措,2015年,2億元幫扶資金已及時撥付到德宏州項目管理局。同時,云南煙草還追加德宏州2015年度基礎設施建設資金1500萬元,用于幫扶3個鄉的煙水工程及機耕路項目建設。
老煙斗:《農民日報》曾經刊發的《大山的愿望正在變為現實》的通訊報道,里面報道了一個這樣的事跡。云南隴川縣護撒鄉戶早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寸小羊25歲的兒子至今還沒結婚。“還不是因為窮嘛,在我們這25歲早就是孩子的爹了。”對于這個“老大難”問題,寸小羊很是頭疼,“不過今年我們蓋了新房,4畝小麥、水稻田全部改種了烤煙,兒子的婚事也有了眉目。”烤煙是“計劃經濟”,并不是誰想種都能種,寸小羊得益于扶貧計劃對建檔立卡貧困戶的傾斜;烤煙種植需要精細管理,并不是隨隨便便就能種好,而如今烤煙生產實現兩頭工場化,中間專業化的現代農業生產方式。今年初,“轉行”種烤煙的寸小羊還是一窮二白,沒資金、沒技術。云南香料煙公司把集中育好的苗按每畝地3盤,給寸小羊免費提供了12盤;田間管理中遇到了問題,一個電話技術人員馬上就到;煙葉采摘完只需送到位于村委會弄行小組旁的烘烤工場,全部實行商品化烘烤。按照每畝烤煙3600元左右的純收入,今年一年,寸小羊建檔立卡戶的帽子就摘了。
小煙卷兒:2015年,全國煙農戶均收入達到4.49萬元,在廣大老少邊窮地區,通過種植煙葉,煙農戶均收入得以達到或超過全國平均水平,逐步實現增收致富。在山東、安徽、重慶等部分煙區,許多煙農已經步入戶均收入“8萬元時代”“10萬元時代”。收入增加的同時,用工卻在逐步降低。2015年,全國煙葉生產畝均用工28個,山東、安徽等部分煙區畝均用工已降至14個。“行業75家煙農合作社示范社畝均用工目前已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