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黃平消息
“小袁,你知道什么是金燦燦和亮閃閃嗎?”我瞪著圓圓的眼睛,一臉疑惑地望著煙葉站劉站長……
“走,跟我們走!帶你去找答案……”我懷揣著好奇心,跟隨煙葉站的幾位同志一路驅車來到了位于貴州省谷隴鎮苗隴鄉的收購點。
“喏,看看是不是金燦燦和亮閃閃。”我順著劉站長手指的方向望去,頓時恍然大悟,不禁掩嘴大笑……
“原來是這啊!”只見三工位的分級臺前除了放著金燦燦的煙葉外,還站立著身著多彩苗服的“阿幼”。放眼望去亮閃閃一片,姹紫嫣紅!
聽劉站長介紹,這個收購點95%以上的分級員都是苗族,且80%以上都說苗語,聽不懂漢話。就連負責這個點的點長也是地道的苗家漢子。“估計這種少數民族分級員占比那么高,地方民族特色如此濃郁的收購點,我們谷隴算是一個咯!”該點的點長楊秀科對筆者打趣道。
從2008年政府、煙草部門開始在谷隴大力發展烤煙種植產業以來,這個昔日貧窮的傳統民族鄉鎮正悄然發生著不小的變化……
可回想起谷隴鎮通過烤煙產業推動扶貧攻堅之初,那卻是另外一番景象。這里和黃平縣大多數鄉鎮一樣,四面環山,山高坡險,交通不便,多數居民散居在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的山間犄角旮旯里,生產和生活條件十分艱苦。長期以來的環境閉塞,加之少數民族地區的固守陳封、盲目排外,使得谷隴成為黃平縣落后、蠻荒地區的代名詞。5萬多苗族同胞70%左右掙扎在貧困線上。谷隴地區如何脫貧,是橫在黃平縣全面實現同步小康道路上的一道難題。由于氣候、土壤等條件適宜,種植煙葉成為解開難題的有效答案之一。
通過幾年的烤煙產業發展帶動,如今的谷隴鎮煙農戶家里可不單是“樓上樓下電燈電話”那么簡單了。80%以上的農戶通過種植烤煙,基本實現了小康,種植大戶甚至蓋上了“小洋樓”,置辦了小轎車。當年由于人口外流形成苗隴鄉多個“空心村”,依靠種煙,現如今又重新熱鬧起來了。一些農戶除了種煙外,到了收購季節,還能通過選拔成為分級員,到專分散收工場里打工,有效解決農閑時節剩余勞動力就業問題,拓寬煙農增收途徑。如今的生活蒸蒸日上……與此同時,煙草行業每年投入資金為煙區改土、修路、建水源等,發力“新農村”建設。種烤煙提升煙農收入助力脫貧攻堅,而依托烤煙發展現代農業,則為地方致富奔小康奠定長久基石。從2008年至今,谷隴煙區煙農從39戶發展到72戶;植規模從480畝發展到2750畝;煙農戶均收入從不足3萬元上升到近14萬元。
“我多年前種過煙,后來去廣州打工了。最近幾年眼看著在家種煙的相親們都富了起來,我決定重操舊業,開始種煙。”苗隴鄉克麻村的村民雷鴻富講起他的種煙經歷。
“以前種煙要自己耕地、育苗、烘烤,麻煩得很!現在成立煙農合作社基本各個作業環節都有服務隊,煙草公司還建起了育苗大棚、新式烤房、購置大型農機具,并推行科學種植方法,省工節時不說,還最大限度保障我們的收益,你說不種煙,種啥?”谷隴平安村煙農龍貞文向筆者說道。
筆者在心里揣摩著劉站長口中“金燦燦”和“亮閃閃”這兩個詞對谷隴苗族同胞更深刻的含義。“金燦燦”代表的正如一片片“含金”的煙葉,而“亮閃閃”代表的就不僅僅只是靚麗的民族服飾了,更像當地借力煙草產業發展吹響扶貧攻堅號角后,我們仿佛依稀能望見的谷隴村村寨寨日新月異的變化和當地苗族同胞越來越美好的生活。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