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慶縣白沙水鄉煙草扶貧新村
村活動廣場建起來了,孩子們玩得真快樂
村民務工忙
煙草在線據《貴州日報》報道 貴州是中國農村貧困面最大、貧困程度最深、貧困人口最多的省份,扶貧總是一個沉甸甸的詞語。
長期以來,國家煙草專賣局關心、支持、幫助貴州的經濟發展。2012年起,中國煙草在貴州多個縣實施煙草扶貧新村工程。每年捐贈2億元(其中:中國煙草總公司每年投入1億元,貴州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和中國煙草總公司貴州省公司分別配套投入5000萬元),在貴州省57個產煙縣(市、區)選擇100個村進行煙草扶貧新村試點建設。
如今,行走在貴州各地的煙草扶貧新村中,新房聳立,煙葉墨綠,阡陌縱橫,雞犬相聞……曾經貧窮落后的村寨,搖身一變成為新農村建設的示范村寨,村村亮麗,寨寨和諧,脫貧致富的號角響徹山鄉。
村莊升級 觀念轉變
走進畢節市七星關區田壩橋鎮硝灰洞村陳家灣寨,整潔的公路、太陽能路燈、一棟棟整齊排列的兩層青瓦白墻“小洋樓”、樓頂安裝的太陽能熱水器等,讓人眼前一亮。當地村民陳家學指著家門口寬敞的馬路高興地說:“這里變化真大,出門就是柏油路。我們過上了好日子,這些都要歸功于煙草專賣局的幫助。”
陳家學所在的陳家灣,是一個有200多戶群眾聚居的村寨。2015年5月,國家煙草專賣局投入200多萬元打造硝灰洞煙草扶貧新村,改善當地煙農的生產和生活條件。新村建好了,村民居住環境有了較大的改善,煙草公司又給村民們送來了專業化的服務、機械化的設備、先進的種植技術,大大提升了當地煙草種植水平。
煙草扶貧新村項目實施以來,很多村子都修起了寬敞的廣場,村民們閑暇時都喜歡出來走動一下,聚在一起探討致富的路子。
飯后消食午后納涼,是如今鳳岡縣進化鎮中心村村民的日常生活,走進村寨,映入眼簾的是“白屋連綿成片,黛瓦參差錯落”的美麗景象,房前屋后,花圃清新雅致、綠意盎然。“路燈安到了家門口,現在天氣變暖和了,我和老伴吃了晚飯就順著新修的村道散散步,消消食,欣賞綻放的鮮花,安逸得很。”今年63歲的村民馮興文談起村里的變化當即打開了話匣子:“新村的建設還吸引了公司入駐,每天看著來來往往的行人,越熱鬧我們心里越樂呵。”
2014年,中心村獲國家煙草專賣局捐贈資金400萬元,鳳岡縣利用煙草扶貧資金撬動整合各方資金,把新村建設規劃與鄉村旅游、農業示范園區等規劃相結合,突出休閑田園風光,彰顯地域特色,打造煙草扶貧新村。農村的面貌煥然一新,獨具特色的鄉村田園風情引來游人如織,農戶的“錢袋子”慢慢鼓了起來。
在黔西縣谷里鎮清明村,村民們從大山里搬出來,有的學會了做生意,有的學會了搞運輸。“現在大家都在談發展,閑暇時我們也會一起討論國家政策,了解外面信息。”村民徐忠明說。
協同發展 合力并進
為實施好煙草扶貧新村示范項目,貴州切實將新農村建設、一事一議、集團幫扶等項目有機結合,由上而下,齊力并進。
貴州高度重視煙草扶貧新村項目,為確保項目順利實施,從省市(州)到各縣(市、區)都成立了由分管領導任組長,扶貧辦主任任副組長,煙草、煙辦、發改、財政、扶貧辦為成員的煙草扶貧新村示范項目領導小組,下設項目實施小組辦公室在縣扶貧辦,統籌協調項目推進工作。項目鄉(鎮)分別成立由鄉(鎮)長任組長的項目實施小組,實行專職專抓,強力推進項目實施,為項目順利推進提供了保障。
為了充分調動群眾的參與積極性,項目啟動前,各項目村召開村民代表和群眾會,通過發放宣傳資料、樹立公示牌等形式,大力宣傳項目建設的主要內容和重要意義,使項目區農戶對煙草扶貧新村示范項目有了全面的認識和了解,提高了群眾知曉率,為推進項目實施營造了良好氛圍。對項目涉及群眾的相關問題,廣泛征求群眾意見,結合村情編制詳細實施方案,嚴格按方案和有關規定程序操作,主動接受社會和群眾的廣泛監督,得到了群眾的認可。在村級項目的規劃、選定和啟動實施整個過程中,讓村民代表全程參與監管,使項目村群眾成為了項目實施的運動員、裁判員、管理員,極大地提高了受益群眾參與建設的積極性。
截至目前,我省2012年度、2013年度煙草扶貧新村建設已經結束,惠及農戶48446戶、199503人,完成房屋改造102669平方米、通戶路414.67公里、村民活動室11269.9平方米、村民文化廣場157123平方米、路燈5979盞垃圾池504個、垃圾箱1077個、公廁62座等。2014年度的100個項目村正在建設中。
產業帶動 脫貧有道
在安順市秀水鄉秀水村,幾十幢規劃統一的黔西北民居格外顯眼,村子周圍是一片綠油油的煙葉地。
66歲的村民馬應府一家從土墻房搬進了220平方米的兩層磚房小洋樓。他和老伴一起種了9畝烤煙,年收入近4萬元,日子過得有滋有味。“如果沒有種煙,如果煙草行業沒有煙草扶貧新村,這輩子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住上這寬敞明亮的新房子。我們相信,只要苦干實干,日子就能越過越好。”老馬黑黝黝的臉上泛著淳樸而幸福笑容。
房子敞亮了,心情也敞亮了。煙農新村的建設,改變的不僅僅是煙農的生產生活條件,更是提升了大伙兒的精氣神。
在安龍縣三道墻村,烤煙種植戶有60家左右,基本上是本地村民,烤煙種植面積達3000畝,該村成立專業合作社投入資金700萬元對土地進行治理后,再把土地二次流轉給村民,合作社統一經營管理,形成了規模化的訂單農業,形成一條產業化鏈條。2013年,安龍縣整合資金100萬元,加上煙草扶貧資金200萬元,對該村的房屋進行了統一的亮化改善,修通公路,安裝路燈,修建垃圾池,完善了一系列基礎設施,讓煙農的生產積極性得到很大的提高。
通往“煙草扶貧新村”的機耕道,也讓其他農戶“沾了光”。在安順市平壩區天龍鎮合旺村,小型農用機轟隆隆地從機耕道上駛過,合旺村村民譚禹霖正在將大蔥收割裝進貨車。“若是沒有這一條機耕道,我們收割蔬菜就麻煩了,得花費大量人工來搬運蔬菜,搬到村外的公路上才能裝車。”譚禹霖說。
2013年,有著20多年種煙歷史的合旺村成為“煙草扶貧新村”項目建設點,在該項目的幫助下,多年來沒有機耕道的問題得到了解決。此外,作為最早一批在村里發展蔬菜種植產業的大戶,李進還有其他感觸:“原來村里的水渠沒有硬化,水流到半路就干了,后來有了這筆煙草扶貧資金,村里首先就想到了解決農業灌溉的問題。如今,村里的灌溉水源充足了,機耕道也建好了,去年我的蔬菜和精品水果就賺了10多萬元。”
煙草扶貧新村的建設,不僅解決了項目區群眾行路用水困難、產業發展滯后、勞動效率低下等突出的問題,也激發了村民們發展種植業的積極性,促進了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拓寬了群眾的增收渠道。目前,合旺村的蔬菜種植基地發展到了5000畝,精品水果基地已有200多畝,村民的人均年收入從2013年的3000多元上升到了如今的6300多元。
在廣袤的貴州鄉村,煙草扶貧新村建設項目正努力探索出一條符合當地實際情況的扶貧道路,通過與新農村創建有機結合,整合各種資源,集中財力物力,形成合力,實現項目綜合效益最大化。“煙草扶貧新村”,正在成為貴州一道靚麗的新風景。
新聞延伸
曬一曬獲得感
黃勇(清鎮市蘆荻哨村主任助理):煙草扶貧資金撬動村莊升級
一場春雨后,空氣頗為清新,走進清鎮市紅楓湖鎮蘆荻哨村,街道兩旁的三層小洋房被雨水沖洗得煥然一新,綠油油的烤煙和錯落有致的民居交相輝映,在藍天白云的掩映下,描繪出一幅田園牧歌似的畫卷。
“煙草扶貧資金有巨大的撬動作用,以煙草扶貧資金為支撐,整合各類資金,蘆荻哨村實現了村莊的整體改造升級。”蘆荻哨村主任助理黃勇介紹道,在項目資金使用方面,主要投向基礎設施建設方面,著力打造美麗鄉村升級版。
首先升級的是村民的住房。利用項目資金,蘆荻哨村對50戶農戶住房進行立面改造,改造完成后,青瓦白墻的三層小洋房,成為村里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村民的房屋升了級,村委會門口的一塊1000平方米的空地,經硬化后,升級成為農產品交易場地,每到產銷旺季,交易場地上便停滿了大卡車,將一車車的農產品銷往外地。村莊的升級更是吸引了企業的進駐。2014年,蘆荻哨村引進貴州長津蔬菜有限公司,帶動周圍30多人就業。
朱江(鳳岡縣臨江村返鄉創業青年):投資興業有出路
鳳岡縣進化鎮臨江村泡桐組這幾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原本破舊的鄉村在建設中逐漸展現出美麗新顏。2013年,鳳岡縣以“煙草扶貧新村”項目為支撐,整合其他各項資金共1100萬元,將臨江村打造成為“美麗鄉村”升級版。
資金到位后,臨江村迅速啟動建設:加蓋黔北民居屋頂、門窗墻體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