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據國家煙草專賣局網站報道 山里的天,說變就變。剛剛還是火辣辣的太陽,瞬間便是大雨滂沱。一名戴著草帽的中年人沿著山麓,向山上的養殖場快步走去,露水打濕了他的衣服和褲子,全然不顧,他擔心養殖場的門是否關好,這關系著里面的雞夜里是否會被黃鼠狼偷襲。
這里是黔東南自治州劍河縣大山深處的南明鎮臺沙村。兩年前的臺沙村,是當地典型的沒有產業扶持的“空殼村”,村民們守著自家的一畝三分地過日子。“雖然說不會餓肚子,但不出去打工手頭總是沒錢用”這是村民們的無奈,也是村里沒有產業支撐,沒有額外收入的真實寫照。
2015年3月,53歲的楊精澤臨危受命,被劍河縣煙草專賣局派往臺沙村任“第一書記”。白天,楊精澤與村民們一起下地干活,晚上則挑燈夜戰,忙著寫申請,做項目方案。兩年多來,楊精澤帶領村民先后硬化了村里的串寨路、籃球場,修建起鼓樓、垃圾站、娛樂場所,完善了村里的基礎設施建設。同時,組建起種植養殖脫貧專業合作社,在荒山上種植鉤藤、纈草等中藥材,鉤藤下實行土雞、豪豬等特色養殖,稻田里套養“稻花魚”,引導和帶動貧困戶加入合作社。
2016年1月,這是楊精澤駐村工作一年滿期的時候,也是村里的扶貧產業剛剛起頭的時候,然而楊精澤卻要走了。村民們知道后,20多名村民聯名寫了申請書,蓋上紅通通的手印,由村干部分別送到劍河縣委、縣政府、縣委組織部、縣煙草局,希望上級單位盡全力把楊精澤留下來。村民們舍不得這樣一位與大家同甘共苦的駐村干部。村民們的誠心,打動了上級部門,也感動了楊精澤,最終他留下來了。
駐村兩年多來,楊精澤為村里忙著跑資金、爭項目、完善基礎設施,化解矛盾糾紛,為留守兒童申請助學金補助,跑來跑去,忙得不亦樂乎,村民們都習慣叫他“跑腿干部”。
這位務實、親民、接地氣的“跑腿干部”,2016年7月,被黔東南州委評為全州優秀共產黨員,今年五月,貴州省總工會又授予楊精澤“貴州省五一勞動獎章”,這是今年全省煙草系統唯一一塊“五一勞動獎章”。
“這是鼓勵,也是責任,將鞭策我去做得更好。”楊精澤這樣評價自己的駐村工作。
如今的臺沙村,荒山變綠了,荒地重新種上了農作物。村民們的人均年收入由2014年楊精澤來駐村前的2200元,增加至2016年的3900元,“空殼村”已變成產業村。現在臺沙村里“人人有活干、戶戶有產業、家家有收入”,探索出了一條“生態脫貧,綠色發展”的扶貧之路。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