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據《東方煙草報》報道 今年以來,貴州省煙草專賣局(公司)以綠色理念為引領,以做穩做美優質煙區、做穩做優基本煙田、做穩做特優質煙葉、做穩做強煙農隊伍為著力點,突出抓好“五個一”,即優化“一片地”、施好“一袋肥”、回收“一張膜”、放飛“一只蟲”、升級“一座房”,積極構建綠色生產體系,加快煙葉生產方式轉型升級,初步走出了一條煙葉增效、煙農增收、生態增值和設施升級的內涵式發展新路。
生態優先 做穩做美優質煙區
貴州省局(公司)堅持生態優先,重點抓好“兩優化、一升級”,著力做穩做美優質煙區。嚴格按照工業需求組織煙葉生產收購,優化煙區布局,把有限的計劃資源向市場需求旺盛的適宜煙區和優質煙區相對集中配置,打造以千畝村、萬擔鄉為主的骨干煙區,單元式、區域化、品牌化整體推進優質煙區集中連片種植。
堅持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發展思路,優化煙區建設,打造山地生態煙葉產業帶。在以烏江流域、婁山山脈為核心的中東部煙區,重點打造蜜甜香型山地生態煙葉產業帶;在以盤江流域、烏蒙山脈為核心的西部煙區,集中打造清甜香型山地生態煙葉產業帶,圍繞山地生態煙葉產業帶,完善配套煙葉生產設施,建設高標準基本煙田。
在此基礎上,貴州省局(公司)積極探索生物質能、太陽能等清潔能源替代傳統燃煤烘烤,推進烤房升級。
保護優先 做穩做優基本煙田
貴州省局(公司)聚焦土壤保育,突出抓好“一入一出”,即有機肥入田提質和廢棄地膜出田利用,著力做穩做優基本煙田。
在有機肥入田提質方面,建立市場化、工場化、流程化、標準化的有機肥工程化生產體系,按照“煙草引導、合作社為主體、煙農參與”的組織方式,初步形成了“設施完備、技術成熟、隊伍穩定、供需平衡”的產業體系。
在廢棄地膜出田利用方面,2013年啟動廢棄地膜回收試點工作,創建了“戶清除、點集中、社收集、場加工”運行模式,形成了“煙農收集+合作社回收+地膜生產供應商加工再利用”的組織方式,建立了農地膜清除、回收、包裝、運輸技術標準,開發了育苗托盤、裝煙筐以及生產生活物資等衍生產品,努力實現加工增值。
安全優先 做穩做特優質煙葉
貴州省局(公司)堅守農藥“零增長”底線,突出抓好“一放一控”,即放好蚜繭蜂等害蟲天敵、嚴格控制農藥施用,筑牢煙葉品質安全屏障。
把蚜繭蜂防治作為主推技術,把蠋蝽防治作為突破性技術,推進生物防治技術落地見效。2017年,全省蚜繭蜂防治194.4萬畝,覆蓋面積占種植面積的96.8%;蠋蝽防治煙青蟲、斜紋夜蛾等害蟲20.8萬畝,覆蓋面積占計劃面積的10%。
加強農藥采購、供應和使用管控,強化源頭治理,杜絕采購和使用高殘留農藥,大力推進專業化植保,做到科學用藥、規范用藥、減量用藥。近年來,據全國煙葉農殘監測顯示,貴州省煙葉農殘檢測超限率一直處于較低水平,農殘控制效果明顯。
增收優先 做穩做強煙農隊伍
貴州省局(公司)在做穩做精主業穩增收的同時,大力拓寬煙農增收門路,著力做穩做強煙農隊伍。
圍繞煙葉生產物資需求,發揮主業需求優勢,利用農作物秸稈、煙稈等生產煙用有機肥;開展廢棄農地膜回收利用,生產加工育苗托盤等。同時,利用育苗大棚的閑置季節,開展季節性瓜果蔬菜、中藥材等特色產品種植;利用烤房的閑置季節,開展雙孢菇、竹蓀等食用菌生產;利用煙用農機具的閑置季節,引導合作社向大農業服務,收取服務費用。利用基本煙田輪作期和空閑期,種植有機糧食、訂單蔬菜、花卉、中藥材等特色產品。
在此基礎上,堅持市場引領,幫助引進老干媽、茅貢米業、綠寶集團等農業龍頭企業,搭建產品銷售平臺,構建“龍頭企業+煙農專業合作社+煙農”的組織模式,完善生產經營體系,打造特色品牌,完善產業鏈,實現增值增效,推動三方共贏。
?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