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據《東方煙草報》報道 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是中國共產黨向全國人民作出的莊嚴承諾,是必須完成的重大任務。
身處貴州這個全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貴州煙草商業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樹立大局觀,服從和服務于脫貧攻堅的大局,依托煙草產業,書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打造示范“點” 整縣幫扶結碩果
6月22日下午3點,結束了一天的工作,貴州省水城縣阿戛鎮群福村村民孔云準備回家。
“產業園剛投入生產,活還不算多,以后就忙起來了。”孔云說。
他口中的“產業園”,就是貴州省煙草專賣局(公司)為助推水城縣脫貧攻堅工作而引進的“食用菌生態產業示范園”項目。水城縣是貴州省的深度貧困縣,2016年,貴州省煙草專賣局(公司)積極響應貴州省委、省政府幫扶貧困縣整縣脫貧工作號召,將水城縣城作為同步小康結對幫扶單位,大力實施結對幫扶。兩年多來,省局(公司)深入實施產業扶貧、項目扶貧,“食用菌生態產業示范園”項目只是眾多項目中的一個。
該項目投入資金1998萬元,從2017年11月21日動工建設,投產后可實現年產值12560萬元、稅利2870萬元、帶動農民增收3520萬元。
作為煙草引進的脫貧攻堅項目,“產業園”優先招聘貧困戶到園區工作。孔云家里有患長期慢性病的父母,還有一個正在讀書的妹妹,生活非常困難。進園后,他每月可以領到2600元的工資,實現全家脫貧。
目前,該“產業園”已從當地招聘80名村民,其中貧困戶34名。下步還將增加到150名。
兩年多來,貴州省、六盤水市、水城縣煙草部門高度重視水城縣的脫貧工作,結合煙草行業“產業鏈全、利益鏈長、價值鏈高”的特點,充分發揮煙葉產業的“規模、設施、需求、帶動和組織”等五大優勢,扎實推進結對幫扶水城縣脫貧攻堅各項工作。
經過認真思考探索,他們提出“6+7”的扶貧模式。
“‘6’即從‘烤煙產業、基礎設施、教育培訓、多元增收、黨建引領、項目引進’六個方面開展扶貧工作,‘7’即建設‘黨建扶貧中心、教育培訓中心、農機維修中心、電商銷售中心、電訪服務中心、土地流轉中心、銀行信貸中心’七大中心助推脫貧,增強貧困戶的內生動力和造血功能。”省直同步小康駐村工作隊副隊長、水城縣副縣長、六盤水市煙草專賣局(公司)副經理賀方云介紹道。
當前,結對幫扶工作已展現出實實在在的效果,帶動越來越多的貧困戶脫貧出列。
以“烤煙產業扶貧”為例。近年來,在全國和全省煙葉嚴控規模、限產壓庫、種植計劃大幅削減的大形勢下,貴州省局(公司)在計劃分配上對水城縣給予了特殊傾斜。2017年,水城縣烤煙生產收購計劃保持穩中有增,較2016年增加了0.2萬擔,達13.5萬擔,使666戶、2810人建檔立卡的貧困煙農脫貧;2018年,又給水城縣增加計劃2.5萬擔,可使680戶建檔立卡戶、2950人增收脫貧。
此外,貴州省局(公司)圍繞“鄉村振興”戰略和“產業興旺”的要求,全力打造和提升“五個場、六個一”工程。即:打造和提升“育苗工場、烘烤工場、有機肥場,生物質能場、文化廣場”五個場和“一校(脫貧攻堅技能培訓學校)、一鎮(鹽井金葉特色小鎮)、一村(齊心美麗鄉村)、一塘(人畜飲水山塘)、一園(食用菌生態示范產業園)、一中心(生物防治中心)”六個一工程,不斷加快現代煙草農業轉型升級,促進水城縣產業興旺、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
牽好幫扶“線” 真蹲實駐暖民心
在貴州煙草商業,有這樣一群人,他們的工作地點不在煙草公司,而在各個貧困鄉村;他們依托煙草,一心一意撲在脫貧攻堅工作上;他們長年累月住在村里,成了貧困戶的“親人”,卻冷落了自家的親人。他們,就是煙草駐村扶貧干部。
翻開安順市局(公司)駐安順西秀區楊武鄉石平村第一書記黃興琴的微信朋友圈,從去年7月開始,除了偶爾發一些家人的動態,其余幾乎全是關于脫貧攻堅的內容。正是從那時起,黃興琴走出機關,赴石平擔任駐村第一書記。
上任伊始,黃興琴嚴格按照駐村要求吃住在村里,五加二、白加黑,所有精力心思都撲在了工作上,白天“走干講”,晚上“讀寫想”。
她通過群眾會、院壩會、培訓會等多種形式,給石平村群眾講習22場1850人次,她用心用情把老百姓當成自己的親人,得到了廣大群眾的認可和支持。
通過深入調研,結合石平村實際,黃興琴引進太子參種植項目,聯系藥材公司提供技術培訓和現場指導,為太子參生產提供技術服務,并對成品進行收購,解決了技術和市場難題。
在黃興琴的協調下,安順市局(公司)投入187.61萬元,對石平村太子參種植基地進行土地整治,修建機耕道。
目前,全村種植面積230畝,預計可實現年產值350萬元,為當地群眾增加務工收入60萬元。
和黃興琴一樣,貴州煙草商業系統的駐村干部都把幫扶村當成了自己的“第二個家”,為“新家”的脫貧致富殫精竭慮。
真蹲實駐,讓駐村干部更為透徹地了解了貧困村的背景,掌握了每一戶貧困戶的致貧原因,由此能夠精準識別、精準出策、精準幫扶、精準脫貧。
目前,貴州煙草商業共有100多名干部員工駐扎在貴州全省脫貧攻堅第一線,為貴州實現全面同步小康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擴展覆蓋“面” 產業扶貧拔“窮根”
從煙葉移栽開始,畢節市七星關區田壩橋鎮貧困戶唐友先就一直在給當地煙農打工。像她這種踏實肯干的人,煙農爭相請她去做工,平均每天收入100多元,還管一頓午飯。
畢節市局(公司)駐村干部陳萬謀介紹,煙葉是田壩橋鎮的傳統產業,近年來,隨著煙葉產業結構調整,戶均規模不斷增加,請人做工已經成為常態。
“助力脫貧攻堅,我們協調煙農優先請有勞動力的貧困戶來做工,為貧困戶增加一筆收入。”陳萬謀說。
煙葉作為貴州的傳統產業,一直是農民發家致富的重要渠道。近年來,貴州煙草商業通過產業升級、技術創新,致力于打造“性價比最高、可用性最強、安全性最好”山地生態煙葉品牌,做穩做精做強貴州煙葉。同時,充分利用煙葉生產基礎設施、煙地等資源,大力開展多元化經營,保證煙農收入逐年提高。
2017年,全省種煙農戶9.09萬戶,種煙200.8萬畝,煙農總收入為64.73億元,戶均收入約7.12萬元。
為充分發揮煙葉產業扶貧優勢,貴州煙草商業始終堅持煙葉種植計劃和設施投入計劃向貧困地區傾斜的原則,在嚴控總規模的前提下,調增部分貧困地區種煙計劃,并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切實保障貧困地區的煙葉種植規模、財政稅收和煙農收入相對穩定。
2017年,貴州省局(公司)通過調增貧困煙農8.8萬擔收購計劃,幫助建檔立卡貧困戶1851戶7588人脫貧出列。
在此基礎上,依托煙葉產業鏈,貴州煙草商業擴大產業扶貧覆蓋面,各地煙草部門在煙葉生產和多元化經營中將貧困戶作為直接幫扶對象,為其創造勞動就業機會,帶動更多貧困戶依托煙草產業實現脫貧。
在脫貧攻堅行動中,貴州煙草商業積極將煙葉產業融入全省“大農業”發展戰略,積極發揮基礎設施和先進技術的輻射帶動作用,助推貴州大農業的發展。
以援建水源工程為例,2012年以來,貴州煙區已開工39個,全面完工14個,主體完工8個。項目概算總投資48.52億元,其中,煙草援建資金32.72億元。
煙區水資源供給有了保障,為當地百姓選擇多元化經營提供了有利條件。蔬菜、花卉等多元化農業產業紛紛涌現,閑置的育苗大棚、流轉的土地利用率大大提高。
遵義市播州區鴨溪鎮農民羅世貴家里養了100多頭羊,是當地的養殖大戶。以前他最頭疼的牲畜冬季用水問題,隨著綠竹壩水源工程的興建得到了解決。“以后的打算?當然是擴大規模。有水就不愁了!”羅世貴信心十足。
在時間的沙漏里,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還有短短兩年半時間。“我們要適應新時代、聚焦新目標、落實新要求、展現新作為,助力全省脫貧攻堅大局,真正實現產業發展、煙區富裕。”貴州省局(公司)黨組書記、局長、總經理高體仁說。
?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